北京好雀斑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11209/10052011.html
5月22日,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张穆介绍云南种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
多年来
我省采取系列有效措施
云南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明显提高
全省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超过10万份,保存量、保存种类均居全国前列;建成国家级特色资源圃7个、国家级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14个,认定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库)26个。
全省保存畜禽遗传材料近5万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初步形成;72个畜禽资源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11个地方品种资源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47个畜禽遗传资源被确定为省级保护品种,建成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保种场或保护区,认定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24个。
全省建成15个国家级、6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十三五”期间,开展各类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余次,在省内6大水系、9大高原湖泊流域及17个大型水库投放淡水经济鱼类和珍稀濒危水生动物2.5亿尾。
二是品种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初步构建了全省农作物品种改良体系和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建成水稻、小麦、马铃薯、蔬菜、甘蔗、茶树、橡胶、花卉等国家作物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8个,植物新品种测试(云南)中心1个。自年以来,云南省选育并通过国家审定品种48个;云南省省级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个;云南省育种者申请并通过国家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涵盖13类作物个品种。
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商品化率达到70%以上,中药材、甘蔗、茶叶、咖啡等优势特色作物品种繁育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绿色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云南省自主培育了云南半细毛羊、大河乌猪、云岭牛、宣和猪、云上黑山羊等7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其中,云岭牛是中国第四个、南方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也是中国第一个三元杂交肉牛品种;云上黑山羊是中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宣和猪是我国第一个火腿专用原料猪新品种。
全省奶牛、生猪、肉羊、肉牛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8.6%、70%、31.5%,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云南省有记录的鱼类有种,占全国淡水鱼种数的39.17%,其中,土著种种,云南特有种种。目前,已实现了86种土著鱼的人工驯养繁殖,10余种具有商品价值和产业推广价值;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是我省首个培育的水产新品种。
三是良种供应能力明显提升
全省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48.6万亩,其中,杂交玉米制种面积16.84万亩,居西南省份第1位、全国第3位。杂交玉米、常规水稻供种量基本满足省内需求,杂交粳稻供种量自给率达%,马铃薯供种自给率达80%。
云南是全国亚热带、热带血缘杂交玉米品种的主要制种基地,是全国花椰菜、西兰花、不结球白菜、菜心等十字花科蔬菜和葱类主要制(繁)种基地;寻甸县、宣威市、景洪市等8个县(市)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由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养殖场组成的种源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50%。全省水产苗种生产培育场站余家,年生产苗种亿尾;引进福瑞鲤、长丰鲢等十余种新品种,实现鲤、鲫优良新品种本地扩繁。
四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全省获得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有家,年种子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2家。全省有种畜禽场个,其中,种猪场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种牛场20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5个)、种羊场37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种禽场32个(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和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各1个)、其他场(兔、蜂)8个。建设有水产苗种场(站)余个,其中,省级原良种场20个。
五是种业治理体系逐步健全
省、州、县种子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种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全省17家种子检验机构通过国家认定,初步形成县级、州市级和省级分工明确的种子检验认证体系。强化品种审定管理,完善品种试验审定体系,拓宽试验渠道,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稻品种试验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玉米品种试验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小麦品种试验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大豆品种试验管理办法(试行)》。先后制定出台《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强化畜禽市场监管,采取多种形式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关键物种、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精彩问答
问
云南省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张穆: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云南省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支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编制印发了《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制定《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云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年,制定并颁布了《云南省渔业条例》,省农业农村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农业农村厅在年、年连续两年印发了《云南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行动实施方案》;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对云南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二是强化投入建设省级种质资源圃库区。近年来,全省各级、各地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建设省级种质资源圃库区和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各项工作。截至年底,全省认定了并公布了省级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保种场(区、库、圃)50个,保存的各类农业种质资源超过15万份,其中,专业化规范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5万余份、畜禽遗传资源材料4.97万份。为保护和恢复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多年来,在全省主要水系江河湖泊执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年以来,全面落实执行长江十年禁渔制度。
三是加大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力度。在农作物方面,年,我们启动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范围涉及到全省的个县(市、区),目前,共收集资源份。
在畜禽方面,通过了年启动的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省共发掘畜禽遗传资源9个,在即将开展的第三次普查中,将加快新发现畜禽遗传的鉴定工作。
在渔业方面,拟开展云南省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对全省行政区域内范围内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普查,摸清我省的各类鱼、虾、蟹、贝、藻、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特征特性及遗传结构方面的情况。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