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zl/mipso_5941745.html
风雪中保供电。
新建的智能台变。
除夕没停电,过个温暖的团圆年
年除夕的前一天,宣威市海岱镇磨嘎村委会的张国福老人在手机上把天气预报看了又看,即使是一次次地刷新,天气预报里的雨夹雪图样也始终没有变成“太阳”,他心里焦虑不安,因为1月31日除夕当天,在广州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妇就要带着他从未谋面的6个月大的小孙女回家过年了,但是他们的村子太偏远,张国福担心冰雪灾害的来临会让小孙女过不上一个温暖的春节。
在焦虑不安中,张国福想起海岱供电所发过的供电服务名片,就打了名片上留下的电话。电话里,海岱供电所所长余杭让他放心,“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几轮准备工作,即使真的停电了,一个电话我们立马赶到,张大爹,你就安安心心准备过年就行!”
张国福老人还是放心不下,只能把家里能充电的东西都翻出来充满了电,最重要的是一只充电就会唱歌的小鸭子玩具,这是老人送给小孙女的见面礼,老人反反复复给小鸭子充了好几次电。
除夕一大早,张国福老人就起床跑到窗子边打开窗帘,看到窗外一片白茫茫,大雪已经把树枝都压弯了,张国福连忙打开电灯看是否有电,随着灯光照亮房间,张国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张国福心想,余所长是个实在人,没有骗人,下这么大的雪都没停电,这下不用担心了。
不光是张国福家,曲靖市的绝大多数人家在这场恶劣天气中都用上电,度过一个温暖的团圆年。大雪中,曲靖电网主网线路未出现一次故障,这背后是供电人为之付出的努力。
智能电网,观冰有了“千里眼”
春节期间的这场大雪,一直持续了三天,造成宣威、会泽、富源等地城区积雪深度达20厘米,山区积雪最深达50厘米,曲靖市主要输电线路有37条出现覆冰。
从收到橙色预警开始,在曲靖供电局的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就显示着各个设备现场的画面,这是将近套覆冰监控系统和另外多套视频监控系统传回来的实时画面。有了这些智能设备,曲靖供电局的应急指挥中心成为“千里眼”,几百公里以外的设备现场清晰可见。为了实现这一幕,曲靖供电局年新装了50%的智能设备,是前面三年安装设备数量的总和。
曾经,在没有智能设备的现场,观冰只能靠人力。在会泽一些高海拔地区,不但不通车路,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就算人费尽力气走到了设备面前,也无法实时传回线路信息。
会泽鲁纳10千伏朝窝支线白沙梁子分支线就是这样的情况,人走进去要2个小时,走出来要2个小时,一边走还要一边抬着手机找信号,前后要四五个小时才能报告线路情况。
现在,因为覆冰监控系统配有拉力传感器、温度感应、风速感应等,通过收集设备现场数据进行计算,就能准确检测到线路状态,10分钟就能更新一次数据,不但比人肉眼观冰准确得多,更是降低人在观冰路途上需要承担的交通风险、时间成本。
“今年同样是50厘米的积雪,但是需要我们到现场去观冰的线路就大大减少了。”会泽供电局鲁纳供电所的赵贵说。
除了覆冰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还有带电抢修、蒸汽融冰、直流融冰、无人机巡视、融冰短接刀闸等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让曲靖电网有了科技的加持。
抗冰加固,电网穿上抗寒“铠甲”
智能设备的应用让基层供电所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但应急指挥中心气氛依旧紧张,因为各线路、设备的监控画面切来切去荧幕始终都被密密麻麻的雪花占满,要不是雪花随风飘落的动态,乍一看甚至以为是老式电视机信号出现问题时的雪花屏。
一紧张大家话就少了,在鼠标声中,生产技术部的副经理袁齐坤把、两个数字在脑海中重复了无数遍,以缓解自己心中的焦虑。
什么是、?答案是新增拉线组,杆根加固基。
年,曲靖供电局就要求各部门在当年完成46条覆冰区高故障线路、14个覆冰区高故障台区改造工作,还对中、重冰区线路新增拉线组,杆根加固基,其中对近三年发生过冰灾倒杆断线、位于斜坡上的覆冰区段新增拉线组,杆根加固基,投资1.9亿元。
袁齐坤说:“虽然紧张,但是因为去年智能设备和防冰加固工程的大力投入,相比以往,心里的压力不是太大,因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
除了智能设备和加固工程,曲靖供电局同时配备了蟒式全地形运输车1辆,发电机台,中压发电车1辆、低压发电车11辆,个人背负式发电机35台,UPS电源车1辆,高杆灯79座,移动照明灯塔1座,低压供电、照明、通信、个人防护类物资共件应急装备。储备各类配网应急物资13.6万件,并将其中基应急抢修杆塔提前搬运至道路状况较差的富源富村、宣威双河、会泽大海等片区,避免因为天气恶劣导致重型抢修物资无法运达现场。
在春节期间,曲靖供电局共组建了余支抗冰应急队伍,累计投入应急人员余人次,用时间、花心思担当好“守护者”的职责。
这场大雪对于曲靖供电局来说,其实是一场早就在心里演练过无数遍的“考试”,这场“考试”中的“知识点、难点、易错点”其实早就被划了重点,如果说是有什么“曲靖经验”,那无非是笨鸟先飞的努力和深爱这片土地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