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塘黄豆腐制作技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都说“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然而倘塘黄豆腐却是可以“拴着卖”的美食。明洪武年间,随明军入滇的南京籍余户秦、李氏汉人戍边倘塘,带来了家乡做豆腐的技术,之后结合当地的原料、水质、气候条件和饮食文化,形成倘塘黄豆腐独特的制作技艺,世代沿袭。
5年,倘塘黄豆腐制作技艺被命名为宣威市级非遗项目,年被命名为曲靖市级项目,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陈会群被命名为该项目宣威市级传承人。
倘塘黄豆腐用料考究,需选用当地高山黄豆和黄石渣山泉水作原料,点制时用酸浆而不用石膏,再以姜黄煮染上色。
相比较普通豆腐而言,工艺流程又复杂得多,制作过程包括泡豆磨浆、烫浆滤渣、酸浆点制、包块成形、火煮染色、上串吊挂六道工序。
经过三煮三挂后,色、香、味、形俱佳。
倘塘黄豆腐现年产可达千余吨,远销省内外,销售额上千万元。不仅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产业,也成为宣威饮食文化中的灿烂篇章。
来源:宣威市文化馆
编辑:方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