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祯祥社区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

近日,记者走进宣威市丰华街道祯祥社区,只见道路干净硬化,“三堆”变成“三园”;居民大门上不仅有门牌,还增加了“最美家庭”“最美乡贤”“最美乡邻”“最美少年”等牌子;一棵百年柿子树下被打造成“露天夜校”,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民乐亭与“党群夜校+”成了讲政策、拢人心、解民难的主阵地;醒目的“十要公约”成为新时期居民的“三大纪律、七项注意”。

祯祥社区地处城郊,过去脏乱差突出,现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在哪里?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大猛一语道破:“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打通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祯祥社区有户人,党总支1个,党支部7个,党员人。

针对没钱办事问题,社区党总支整合集体土地、集体资产,每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针对支部作用发挥不明显问题,推行“书记吹哨、全员报到”;针对基层干部工资低问题,一人兼多职、领多薪,从集体经济纯收入中给予2%的奖励,支部书记每月平均收入增加元至元;针对干部队伍老化问题,动员3名在外打拼的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回来当支部书记、脱贫攻坚业务员,社区干部平均年龄从53岁降到31岁;针对党员作用发挥不好问题,党总支从支部规范化建设入手,对党员实行积分管理,每月公示,奖优罚劣。

通过综合施策,如今的祯祥社区支部建强了,党员动起来了,事情好干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王大猛进一步解释说:“自治方面制定‘十要公约’,建立红黑榜,红榜表扬,黑榜纳入考察,考察期内不予代办事项;成立乡贤理事会、线上议事会、代表监事会,目前乡贤理事会已为社区发展提出了23条建议,协调了2个万元以上的项目,捐资捐物万元用于社区建设;线上议事会建立‘腾讯为村’平台,干部、群众‘线上交流、线下落实’,目前收集建议36条,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达万元;代表监事会制定‘小微权力清单、监督责任清单’,推广‘三务全透明公开’制度;法治方面,定期让警官、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进村入户,宣传法律法规,调解纠纷矛盾,实现了有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德治方面每月举办‘党群夜校+’活动,评选各类道德榜样46户。”

祯祥社区78岁的老人王存邦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过去发展慢、问题多。如今‘三治融合’太好了,社区变美了,邻里和睦了,生活好过了。”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沈良斌文/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ly/12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