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高考不仅承载着亲朋好友们的期待,也承载着他们自己的梦想。但是高考又是极其残酷的,因为每一年高考过后,都会有无数人的梦想会被现实打破。
所以面对高考,很多人都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其中一种想法是,期望高考快些到来,因为高考结束后,自己就可以带着梦想去放松,去旅游了;而另外一种想法则是,期望高考不要到来,因为高考到来的时候,可能就是自己梦想破碎的时候,也是令亲朋好友失望的时候。
因为后一种想法,很多高考考生都会在高考前给自己平添很多的压力。而这时的压力,非但不会成为高考考生们学习时的动力,反而还会成为他们学习时的阻力。试问一下,你在高考前心绪不宁的时候,还会有心思去认真学习吗?可能就算是你心里想着要认真学习,但是身体上却也做不到了吧!
其实很多高考考生发挥失常,成绩不佳的原因,就是因为在高考前受到了后一种想法的影响,从而造成自己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影响到在高考考场上的发挥的。
那么,高考考生该如何看待高考,才能够让自己在高考考场上稳定发挥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位年的高考考生,他是如何看待高考的。
这位年的高考考生,是云南宣威市的一名考生,他的名字叫作林万东。听说过林万东这个名字的朋友们一定知道,林万东就是那个,高考结束后第一个冲出考场奔向工地搬砖的高考考生。
年高考,18岁的林万东第一个冲出考场,并对采访的记者说,“我要赶去工地打工,这些题对我来说都不难!”
当时,很多不明情况的网友对林万东的评价是“太过狂妄”,最终将是“虚有其表,败絮其中”。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却是,林万东最终以高考成绩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还在清华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被邱勇校长点名表扬了。
那么,林万东这名拥有真才实学的学霸,为什么会说出那么狂妄的语言呢?
原来,林万东当时并不是真的狂妄,而是真的着急要去工地打工,因为他家里不仅有着80多岁的爷爷和失去了劳动能力的父亲需要赡养,还有着尚在读大学和高中的弟弟需要用钱,所以家里的重担就都压在了妈妈一个人身上。为了能够减轻妈妈的负担,林万东高考结束后就直奔妈妈所在的工地去打工了。
据悉,身材瘦小的林万东在工地上工作时,每天大概能够背多袋沙子,按重量来说差不多有两万斤。而他之所以如此卖力,正是因为他要自己积攒上大学的费用。
所以林万东是这样看待高考的:高考也就是人生中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而并非是所有的一切。所以没有了心理压力的林万东,才最终从寒门之家考入了清华大学,成为了清华大学里的一名莘莘学子。这不正是林万东日记中写的那句“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的真实写照吗?
对于林万东看待高考的方式,你如何看呢?欢迎留言讨论!也谢谢朋友们每一个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的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