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中国人民齐心协力铸就发展奇迹的70年,也是宣威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70年。在这期间,宣威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曲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一个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宣威市地处滇东北,位于滇黔省际节点,素有“入滇锁钥”之称,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过去,经济百废待兴、城乡破旧落后、人民生活艰难,为了促进宣威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宣威市委、市政府本着“能吃苦、讲团结、重诚信,敢干事、争一流”的宣威精神,砥砺奋进70年,实现了跨越发展。
70年来,宣威经济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跨越。建国初期的宣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工业和第三产业几乎是从“零”开始,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0.2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3元。70年来,宣威人民“无中生有”发展产业,接续奋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于年、年、年跨越10亿元、亿元、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分别是年的倍、倍。
70年来,宣威城乡实现了从破旧落后到美丽现代的跨越。建国初期,宣威城乡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城区面积只有0.4平方公里。今天的宣威,主城区规划面积达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8%。广播电视、互联网、电子商务、汽车等走进了千家万户,活动广场、超市遍布农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70年来,宣威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美好生活的跨越。建国初期的宣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难,贫穷落后、缺衣少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宣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全市总人口数、粮食产量、在校学生数、卫生机构床位数、汽车拥有量分别由年的46万人、0.73亿公斤、2.96万人、20张、3辆分别增长到现在的万人、8.6亿公斤、25.66万人、张、17万辆,群众生活水平一天一个样。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分别是年的85倍、45倍,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所得实惠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幸福。
记者/吴小学、訾飞编辑/徐兴敏
来源:威视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