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这场硬仗,打得好

市委书记孙大军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年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沁源县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这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大胜利

好山好水好风光,沁源打造“全域康养大田园”。薛俊摄

双手接过“脱贫光荣证”时,沁源县官滩乡紫红村贫困户常高红,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紫红村,是沁源县唯一省级贫困村,曾经有“三难”:吃水难、种地难、出行难,乡亲们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其中有一半是危房。

去年,紫红村移民新村落成,全部村民入住后,腾出来的旧村,发展民俗旅游业。如今,村里有产业、有项目、有企业,乡亲们有技能、有岗位、有收入。从“三难”到“三有”,紫红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新村、光伏新村、文明新村。

一个村庄见证一个县域发展之路,一个县域折射一个地区脱贫攻坚历程。

沁源,这个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坐标”,因著名的“沁源围困战”为全国熟知,被毛主席盛赞“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今天,又因其率先脱贫的攻坚实践,为我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起一座里程碑、高扬起一面旗帜。

作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脱贫摘帽县,沁源县发扬“沁源围困战”精神,立足优势、做大优势,擎绿色发展旗、走绿色脱贫路、绣绿色惠民景,高标准部署、“战区制”推进、超常规落实,憋足冲天干劲、下足绣花功夫、奋力攻坚摘帽,当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样板地、模范区。

截至年底,沁源县完成户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各项指标全面达标,打胜了新时代的“沁源围困战”。

这是一场胜仗,更是一场硬仗,打得漂亮!

9月7日,省政府发布通知,批准沁源县等12个县退出贫困县。

9月14日上午,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年第六次会议。市委书记孙大军强调,沁源县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这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大胜利。成绩来之不易,沁源要继续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创新举措、持续发力,确保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朝着全面小康的更高目标不断前进。

春发其华,秋结其实;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沁源,风正劲,再扬帆!

光伏发电项目点亮贫困群众“新生活”。

这场胜仗来自于“穷帽不摘愧对历史、贫困不除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壮志雄心

领衔,不是简单挂名,而是真刀真枪、实领真领。

去年8月21日,履新第一日。上午,全县干部大会刚一结束,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就轻车简从、直奔一线,来到紫红村,聆听百姓冷暖心声、调研推动脱贫攻坚,声声暖心,步步牵情。

把办公室设在最基层、把办公桌搬到第一线,沁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连树斌盯住重点、难点、短板,和基层群众、基层问题“无缝对接”,落实落细落小,“垒土成高台”。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使命必达,一诺千金!沁源县委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沁源这块红色土地”的决心,精心排兵布阵,召开全县脱贫攻坚(摘帽)千人誓师动员大会,在全县打响了“冲刺脱贫摘帽冬季大会战”。

脱贫攻坚,沁源以“战时”机制、军队铁律保“攻城拔寨”。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及时成立脱贫攻坚大会战总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大员”上阵,高位推进。

划分“作战区”、制定“作战图”、签订“军令状”、实行“战区制”,将全县14个乡镇划分为南、中、北三个战区,分别由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担任各战区指挥长,其他处级领导担任乡镇片区指挥。

领衔就是领责,领衔就是领先。分战区作战、分片区竞赛,蹲点乡镇、驻守乡村,全县上下尽锐出战、合力攻坚、昼夜比拼,比学赶超,冲刺摘帽氛围浓厚。

县委先后召开6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健全“周一工作例会制”,建立“早例会”“日报告”“周通报”“月总结”“年交账”工作机制,建立脱贫攻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ms/5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