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http://m.39.net/pf/a_4643028.html当今社会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使得我们的肠道面临种种负担重视肠道健康刻不容缓
┃肠道健康“任重”·“道远”
通常,肠道是指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道,长度约7至8m,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而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肠道是人体“工厂”最大的“加油站”
人体约99%的营养物质都是由肠道消化吸收,而小肠承担着主要的营养吸收功能。┃肠道是人体“工厂”最大的“排污站”
大肠主要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再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人体80%以上的毒素通过肠道排出体外。若经常不能按时排便甚至长时间便秘,导致肠道内的大量毒素不能及时排出,有可能被吸收进人体,进而会引起大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疾病等。┃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人体70%的免疫球蛋白IgA在肠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消化道有关。┃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肠道拥有着丰富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大脑,使用着和大脑一样的各种神经递质,分散在整个消化道,对于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因此有学者称之为“肠脑”。当生活、学习、工作压力过大时会使胃肠道出现“情绪化反应”,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如:遇到考试或者紧急情况时,很多人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恐惧、紧张的时候会出现胃痉挛、肠痉挛、腹泻;生气、愤怒的时候会出现消化不良、胃部胀痛等等。
┃肠道健康自测表
肠道自测结果如下:
1.符合0项:肠道完全健康,请继续保持。.符合1—4项:肠道基本健康,只需在此基础上,改善一些生活和饮食习惯。3.符合5—1项:肠道稍有不健康,此时肠道已有负担,留意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加以改变,即可恢复。4.符合13—16项:肠道亮起黄灯,负担已重,需要立刻采取措施,改善肠道内环境。5.符合17—0项:肠道已亮红灯,处于危险状态,有得严重肠道疾病风险,需要就医咨询。┃肠道不健康的常见6大表现
1.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时肛门出血;
.腹泻、肠易激惹:表现为急、慢性腹泻,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数明显增加;
3.排便恶臭:正常大便应呈偏酸气味,而并非刺鼻恶臭;
4.放屁很臭:肠道内有害菌产生了大量的硫化气体,导致经常放臭屁;
5.口臭:口腔呼出气体发出难闻的气味;
6.肤色粗糙、晦暗: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除,被人体吸收,则导致皮肤粗糙、黯沉、长痘等情况的出现。
┃保持肠道健康的10大建议
1.在控制食物总能量的基础上,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少食多餐;
.不要不吃早餐,保证一日三餐的时间规律性、营养性,深夜不大量进食;
3.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吃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经常进食全谷物和豆类;每周吃鱼3~5次;
4.减少摄入脂肪含量较高、盐多油腻、煎炸的食物;
5.每天喝~毫升饮用水,减少饮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糖含量高的饮料;
6.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不吸烟、不酗酒;
7.适当摄入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产品;保持胃酸分泌的节律性,保护胃黏膜,防止产生溃疡;
8.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提高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9.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
10.注意心态、情绪调节,保证每一天都有一份愉悦的心情。
胃肠道异常症状切记“不可熟视无睹”
据通大附院胃肠外科主任朱建伟教授建议,平时市民,尤其是平时生活方式不规律、亚健康的人群,需要吸取“前车之鉴”;若出现纳差、嗳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黑便、便血、便秘等,需要至胃肠外科、消化内科专科进行正规诊治,例如:进行粪便常规+隐血筛查试验、肛门指诊、电子胃镜及肠镜检查等去明确有无胃肠道癌症,切不可“大意、漠视”,更不可相信“偏方”延误诊治。
最后,再次友情提醒各位读者出现胃肠道系统相关症状,如:纳差、嗳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黑便、便血、便秘等,还是敬请及时到胃肠外科、消化内科专科门诊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专业诊断、治疗,切勿自行“随意”用药!!!
人如其食,健康由菌:健康的肠道菌群,是由健康饮食喂出来的作者:肠菌博士,来源:肠菌与健康
什么样的食物才能养更好的菌群?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最新研究发现咖啡和茶以及吃素可能对菌群比较友好。
一项由意大利特伦托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完成,对英国和美国超过1人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食用植物性食物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会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而且能降低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风险。
他们收集了多人的基本信息,分析了肠道微生物、饮食习惯以及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与人们吃的食物联系紧密。
“健康”食物定义为与低慢性病风险相关的食物混合物,吃这种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人肠道微生物中有益菌更多,相反,吃高度加工的食物则有害肠道微生物更多。
还有一个意外发现就是与肠道菌群联系最强的食物竟然是咖啡。
研究人员还发现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有关,特别是富含普氏菌(Prevotella)和另一种菌(Blastocystis)的人,能维持较好的饭后血糖水平。
在这个研究也再次证明了肠道菌群和疾病的关系更密切,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基因等其他因素相比,对肥胖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影响更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如其食”,要想身体好,首先你得管好自己的嘴,讲究吃,这样才能微生物好,身体也好。
Asnicar,F.,Berry,S.E.,Valdes,A.M.etal.Microbiomeconnectionswithhostmetabolismandhabitualdietfrom1,deeplyphenotypedindividuals.NatMed(01).
doi.org/10./s-00--8
综合摘自:医院,肠菌与健康版权和免责说明:我们的目的在于分享健康科普信息,我们尊重原创的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素材而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4小时之内删除。往期精华推荐:
走近这些藏得最深、让我们的肾脏受伤最狠的“元凶”!
不发烧,不咳嗽,也可能是病毒感染?!危险!!出现了这些症状,医院!
怎样通过吃饭,来增强抗病毒能力?一周健康晚餐分享
为什么常有人会胃酸返流,烧心?胃食管返流,真是胃酸过剩吗?
胆固醇高的人,可以吃什么肉?哪些食物对降低胆固醇有好处?食物胆固醇含量一览表
明明不饿,为什么却还总想吃点东西?肥胖和17种癌症有关?如何控制“享乐型饥饿”?
楽健安订阅号
扫一扫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