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这个地方,过去统称着期槽子,年设立文阁、复兴两乡。至年两个乡合并,在两个名字中各取一字,改名文兴,这就是现在的宣威市文兴乡。
文兴乡位于宣威市东北部。东连普立乡,南邻宝山、格宜两镇,西接阿都乡,北与贵州省隔木东河相望。乡政府驻地距市区78千米,辖15个行政村,6万多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
据数据统计:年,日本人口密度为.3人/平方公里,而中国为人/平方公里。年云南人口密度为人每平方公里。由此可见,文兴乡的人口密度很高。
1.文兴村:名称取自乡名,驻地村委会驻地老水井村,因其有一口老水井,故名。
2.着期村:彝语音卓齐,含义为山坡的下半部分,后汉字记为着期(朱家村、韩家村)。
3.太平村:寓意为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4.马龙村:彝语地名,彝语马为兵之意,龙为城之意,总体意思是这里过去是驻扎兵营的地方。
5.支留村:过去此地知了(蝉)较多,知了方言发音和支留相近,后来谐音为支留村。
6.块塔村:以村委会驻地大块塔村得名。传说清朝初年,这里山洪爆发,一座小山被冲塌了三分之一,一大块塌了下来,得名大块塌,后来演化为大块塔。
7.铜店村:以境内铜店片村得名,包括吴家村、钱家村、彭家村、陆家村、邓家村、营脚、下河等7村。据说,过去运送铜的人们经常在此歇息留宿,时间一长,大家都把这里称作了铜店。
8.米科村:彝语意思是这里地处高山,突然有一大块平地出现,适宜人类居住。
9.火木村:以村委会驻地火木卡得名,彝语之意为这里有大片的山竹子生长。
10.安乐村:以境内安耕坝、乐迤两村各取一字,得名安乐,寓意为人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
11.庆底村:彝语地名,发音为余庆底,意思是这里是一条河沟,比较宽广,后演化为庆底。
12.白药村:因彝族头领名字而得名,谐音白药。
13.瑞庆村:年村前修了一座桥,取名瑞民桥,村随桥名。再后来,瑞民、鱼庆两村合并,各取一字,遂名瑞庆。
14.半山村:境内有上半山村和下半山村,村落居于此山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故名半山村。
15.塌土村:村落地处白龙山滑坡地段的下边,故名。
来源:宣威市档案局
▼往期精彩回顾▼航拍宣威,水墨普立宣威六中为18岁学生举行成人礼宣威高考分的00后学霸,排全云南省第十名▲广告也精彩,点击有惊喜▲
▲广告也精彩,点击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