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与美味的最佳结合---宣威宰猪饭
作者:郭运周
每年进入腊月,随着猪们动人的嚎叫响彻在清晨的村村寨寨,独具特色的宣威宰猪饭也开始随着凛冽的寒风香飘四野。
宰猪饭自古有之,在本地,算是一种典型的吃文化。小时候,每近腊月就开始心情激动地期待两件天大的喜事——宰猪和过年。在贫困的农村,在吃还是头等大事的年月,所有与吃有关,所有可以好吃、海吃、放量吃的机会,都是那么的令人兴奋。
宰猪理所当然成为了腊月的第一件大事,大人要提前十几二十天就开始谋划,翻黄历(与家里人属相相同的日子不能宰猪),要错开属相,又要兼顾生产和其他事宜,找个宰猪的日子,还真得费一番工夫。日子确定了,便是各种准备工作:请宰猪匠,请帮忙人,准备各种家什和计划要请来吃饭的人,要准备的菜品、烟酒。
早上宰猪,中午饭一般比较简单,两盘小炒,一盘猪肝,也就是帮忙宰猪的几个人吃。但正像武侠小说里的绝顶高手,越是简单的招式往往越是精妙和有效,看似简单的几个菜,有经验的人却都知道那才是最佳的美味。一般做小炒的都是瘦肉,且多剁碎,许多帮忙人在早上却更喜欢吃肥肉小炒。刚宰的猪,热气未散,乘着血气未冷割下肉来,及时爆炒,最是鲜香。切忌用水冲洗,经水一过,去了血气,味就淡了。其中又以肥肉最佳,膘白的肉切成两厘米左右的小块,加大葱和辣椒花椒,热气腾腾地炒来。举筷一尝,滋味鲜美,口感脆嫩,少有平时吃肥肉的腻人,赶紧筷子翻飞,大快朵颐。如果运气足够好,早上还能吃上另一道好菜——粉肠(晚上一般很难吃到,即使有,也没有早上刚煮的好吃)。粉肠也有讲究,猪要开膛的时候就得把锅盛了水在火上烧开,猪一开膛,粉肠便热乎乎地捧来,直接放在滚开的水里,加盐、生姜和调料,高压锅煮上半小时,再热热地切上桌来,打个糊辣子蘸水,入口鲜香爽滑,又是一道美味。
香辣猪尾
吃宰猪饭都安排在晚上。往往在宰猪前几天,主人就要计划好要请来吃晚饭的人。被请的人往往推来挡去,闪烁其词,先耍一通太极推手,主人便也乐此不疲,三番两次盛情相邀。这样的推挡与反复看似无聊,其实最能体现人情的醇厚。甚至到了宰猪的夜宴快要开始,主人常常还要一个个打电话,不断催促。这样三邀四请,各路诸侯才懒懒地提起毛耳斗,踏着冬日的最后一抹残阳慢慢踱来。墩子肉理所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道菜,选最好的五花肉加姜、蒜、八角、草果,再整个地放入几个通红通红的干辣椒,加盐一起煮到八分熟,开锅捞出,切成宽三四公分的长方体,再倒入原锅汤中焖一小会,一锅地道的墩子肉就做好了。吃饭的时候两三大碗同时端到桌上,最能体现宣威人纯情好客,待人大方的气质。除了墩子肉,家里面能拿出的基本都拿出来了,接待规格是仅次于年夜饭的农村最高规格。在宰猪宴上,做得最有特色,也最畅销的菜品其实不是肉,而是与豆有关的几个素菜,包括菜豆花、酸菜煮淡豆腐和酸菜煮豆腐沫子。这几个素菜,对于宰猪宴上油腻的肠胃无疑是酷暑里的冰激凌,所以特别受欢迎。煮豆腐沫子最好能用暴腌菜,菐菜次之,干酸菜又次之。刚开坛的暴腌菜颜色翠绿,和白色的豆腐沫子在小火上慢慢煮着,到豆腐沫子成了蜂窝状,便是最佳,吃起来酸中带着豆腐的清甜,更有暴腌菜的脆嫩和豆腐的爽滑,最是安逸。
清汤粉肠
在过去贫困的农村,宰猪不仅是贮备一年的油和肉,由它而衍生的一系列菜肴:血肠、血辣子、酥豆、油渣面、糟肝等,在过年以后,差不多要占据家里半年的餐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餐桌也日益丰富,自然不再靠腊月里宰一头猪来贮备一年的肉和各种菜肴。但由宰猪而衍生的那些菜品,却以其原始的工艺和独特的口味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进而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的各种酒店和饭庄。
蘸水五花肉
血肠做法简单,但口味独特。宰猪的时候,把猪大肠清洗干净,再翻过来,装上捣碎并拌了猪血和各种调料的豆腐,两边扎紧,挂在火塘上方的楼杆上熏着,过了年,到餐桌上青黄难接的二三月间,就是一道最好的菜,甚至有人说它是仅次于火腿的宣威第二美食。一般情况下还舍不得吃,要到家里来了客人,才郑重地取下,洗净切成薄薄的片,和干酸菜在锅里一起炸黄,再浇水煮沸,就是一碗金黄透亮的酸菜血肠汤。
炒血辣子
血辣子的主要原料是猪血、辣椒和干萝卜丁。干辣椒剪成一两厘米长的筒状,和猪血、萝卜丁和盐拌匀,用土坛密封装住,来年端午以后,新辣椒上市,嫩辣椒炒血辣子,新辣椒炒陈辣椒,颜色有青椒的新绿,陈椒的深红,还有猪血的暗红,吃起来辣味中有猪血的香味,还有一丝丝不易觉察的萝卜的清甜,最是难得的下饭菜。
民间宰猪饭
如果说血辣子是最好的下饭菜,酥豆就是最好的下酒菜。拣籽粒饱满的黄豆洗净泡活,再用油炸干,和油渣在土坛里闷上三两个月,舀出一碗,小火热锅轻炒,入口嘣脆,纯正的肉香里伴有油渣浓浓的肉香。夹三两粒在嘴里,慢慢嚼着,再抿一小口酒,就是最好的享受。
(来源:纯情与美味——宣威美食大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