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火腿宣威火腿产地曲靖宣威市,又称云腿。为中国三大名腿之一。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就广泛腌制宣威火腿。每年冬季,采用刚宰杀的肥猪前腿和后腿部分,整块取下,辅以食盐、香料腌制,晾干水分,储存干燥处,储存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香醇。
宣威黄豆腐宣威黄豆腐产于倘塘、宝山两镇,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黄豆腐品质优良,精选本地黄豆,以山泉水、酸浆、姜黄等为配料精制而成。不含任何防腐剂、人工色素。其黄色是用纯天然植物(中药材)姜黄煮制而染,色泽鲜黄,质地硬实丝直肉嫩。制作黄豆腐的工艺非常独特,通过黄豆去壳、泡豆粒、磨浆滤渣、涨浆、点浆(酸浆点制、不用石膏)、包块、淹制,煮挂(三煮三挂)等传统工艺。食法多样,可直接食用、可干食、炒食、煮食、煎食、凉蘸、烧烤食用等,臭后煎食风味更独特。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元素,色、香、味俱佳。自改革开放以来,产品远销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畅销云南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宣威小炒宣威小炒是深受群众喜好的家常菜,伴随着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宣威小炒选取宣威农村养殖的土猪(以乌金猪为上品)的后腿肉,切成4平方厘米左右的薄片,肥瘦相间(肥肉占20%,瘦肉占80%),辅以干辣椒、姜丝、青蒜苗,用大火爆炒,加入调料而成。其特点是肉质滋嫩,鲜香突出。尤以农村腊月间杀猪时炒制的最为鲜美。
富贵洋芋富贵洋芋以宣威高海拔山区的砂质土出产的马铃薯为原料,去皮后约鸡蛋大小,放入盐水中浸泡,用蒸锅蒸熟后放入油中炸至焦黄,用辣椒酱蘸着吃,外脆内面,味道独特。
血辣子血辣子是农村村民最喜爱腌制的一道咸菜。杀猪时用鲜猪血、干辣椒、食盐等原料配制而成。血辣子入口辣而软糯,有嚼头,开胃可口,制作方法简便易行。猪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凝固后的猪血,水分大为减少,蛋白质含量达到18.9%,脂肪成倍增加。其性平,味咸,补血、杀虫。
洋芋鸡洋芋鸡色泽红亮,鸡肉鲜嫩,洋芋沙糯,荤素互配,口感舒适。洋芋鸡首选童子鸡或刚下蛋的小母鸡。洋芋用麻皮含水分少的宣威洋芋。洋芋鸡上桌后趁热先吃鸡肉和洋芋,吃完后注入清汤,点燃火,下时鲜蔬菜,边煮边吃。
杨柳豆面汤因源于宣威市杨柳乡而得名。“小娘娘,擀面汤,擀成薄薄片,切成细麻线,公公吃了八大碗,婆婆吃了九桶半”。这是一支流传在该乡二百多年的儿歌。豆面汤是用豆面和麦面制作的。其中豆面只占三分之一。适当放一些清水用手使劲揉搓成一个团,然后做成一个1.5寸以上厚的圆饼。放到面板上用面棍慢慢擀开,只要不烂越薄越好。到一定程度后轻轻摊开晾在面板上或簸箕里,此时薄得可看行见下面器物的花纹,10分钟左右再用面棍裹起来慢慢反复象折纸一样的折叠成2寸宽左右的长条,再用菜刀细切。切面时越细越好,切好后放在簸箕里。长时保存的,可用竹竿晾干,用纸包好。要吃时,用锅把水煮涨,把每顿所吃面条一次放下,不许搅动。等第二次涨起来以后把预先准备好的酸菜放下(酸汤也行),放下后一分钟即将锅提下。用油炒香辣子或烧成糊辣子加佐料,如,大蒜、葱、酱油味精等(根据自己的口味有的还用卤腐水)作为蘸水。香、酸、甜、辣五味俱全,美味可口能增进食欲,是一种很好的地方饮食,哪怕僧人也可食用。杨柳豆面条经过精心加工、包装后,作为宣威市农特产品多次参与农博会展出,获得广大客商和食用者的一致好评,成为人们品尝、食用、馈赠的佳品而倍受青睐。
宣威菜豆花地道的宣威菜豆花,是先将上好的黄豆加水磨成浆,滤去豆渣,剩下浓浓的豆浆放在大火上煮开了,投入相当数量拦腰切成细条的白菜,改用小火缓缓地煮,豆浆就慢慢地增起来,逐渐与菜一起凝固。这样做出来的菜豆花,可谓纯天然,没有任何添加剂。白色的豆花中包裹着菜叶,白绿相间,既有豆浆的清香,更有白菜甘甜。吃时打一碗糊辣椒蘸水,口味重一些的,蘸着蘸水吃,喜清淡的,更喜欢那原汁原味的素净,集健康、营养、绿色于一身。
酸菜红豆汤
是宣威农家普及面最广的一道汤菜,在滇东北山区,温低水寒,火塘终年不灭,火塘边常有土罐煨红豆,内放些腊肉皮同煨,熟时放入腌菜,荤素均有。豆粒沙沙的、红红的,肉皮绵绵的,有嚼头,汤色红艳,酸酸的恰到好处,可以解渴解腻,泡饭异常可口,食后生津,久吃不厌,且经济实惠。
宣威乌金猪宣威乌金猪体质粗壮结实,头长,嘴筒粗而直,额部多有旋毛,耳中等大小、下垂。体躯较窄,背腰平直,后躯较前躯略高,腿臀较发达,大腿下部皮肤常有皱褶,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被毛多为黑色,部分为棕褐色。适应高寒山区放牧和粗放的饲养管理,体质结实,腿部肌肉发达,肉质细嫩,是加工宣威火腿的最佳原料。
弥勒宣和仁家餐厅主要以传承宣威地方风味,乡村口味为主。主要食材经源自宣威农村,按照农村原生态烹饪方法味道纯正,欢迎广大消费者前来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