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民间工艺虎头鞋

在传统的儿童服饰中,虎头鞋也许是最能够体现汉族服饰特征的。虎头鞋是布艺的一种,一直记录着农耕时代童鞋发展的脉络。旧时,大人总认为虎头鞋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吉祥。虎头鞋的起源已经无从考究。

虎头鞋——中国传统布艺的集合

《辞海》中关于“虎头鞋”的释义为:明末宫中女眷所穿绣鞋,其上绣有兽头,称虎头鞋。清代王誉昌《崇祯宫词》中说道:“白凤装成鼠见愁,缃钩碧繶锦绸缪。假将名字除灾祲,何不呼为伏虎头!”注释道:“五六年间,宫眷每绣兽头于鞋上,以辟不祥,呼为虎头鞋。识者谓:虎,旄也,兵象也。”两本书所记载的虎头鞋也不全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太多的民间文艺不被记载,所以许多有关的历史都无从追溯。虎头鞋也不例外,有关于它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在很久以前,百兽之王并非老虎,而是猫。老虎作为一种巨兽想代替猫成为百兽之王。于是,老虎便向猫学习本领。通过学习,老虎的本领越来越强大,终于成为百兽之王。这个传说很多人都听过,不管与虎头鞋是否有直接关系,至少说明了虎头鞋伴随了一代又一代父母美好的祝愿。中国人对老虎的崇拜由来已久,《风俗通义·礼典》云:“虎督万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虎为“百兽之王”,做虎头鞋当然是为借助虎的威武和阳刚之气来辟邪、祈福,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长命富贵。这种愿望的重要表达方式便转化为在鞋子上、帽子上绣制虎或虎头图案,来达到辟邪增加孩子“虎气”的目的。

虎头鞋(帽)的做工是中国传统布艺的集合,它的针法复杂,表现力极强。虎头上的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现在会的人已经不多了,但这些手法在高荣昌手里还是那样流畅。直到去年,他还能隔三差五做一双漂亮的虎头鞋。虎头鞋的色彩很丰富,用料也很讲究,布、绢、绸、缎等材料的搭配,配合夸张的造型,以剪、缝、绣、贴、挑、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所制作的虎头鞋独具特色。一双地道的虎头鞋必须得要全部用手工缝制。除了用旧棉布打袼褙、做鞋底鞋帮之外,主要在于鞋脸的造型设计和各种彩线的使用搭配,可以说一双虎头鞋好看与否,全在于此了。通常都是先纳好鞋底,接着再挑选一种或几种花色面料做鞋帮。有绸、有缎、有花、有素,色彩各异,花样繁多,全在制作者的审美和喜好。几缕彩色丝线,成了各色毛茸茸的虎须;平常的黑丝线成了炯炯有神的虎眼,而那些花红柳绿的丝线则变成了造型逼真、夸张的虎脸。

耄耋男老人——一生痴迷虎头鞋制作

宣威“虎头鞋”工艺传承人高荣昌

正在向时光海底渐渐下沉的虎头鞋,被宣威城菜园街一双灵巧的手勾了起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不会相信这些精美的布艺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男性之手。高荣昌,男,年3月出生于宣威市菜园街,宣威市供销社的退休干部。站了一辈子柜台的他也和针头线脑打了一辈子交道。一个人的柜台孤独,一个人的闲暇难耐,他排解寂寞的武器就是动手做一些小东西,刺绣、鞋子、帽子、褂子等。

那天中午,今年83岁的高荣昌老人在菜园街的家里让儿子在箱柜里找出了自己绣的各式虎头鞋,还有精美的三尾鱼帽。耄耋之年的高荣昌面目清瘦,因为得了脑萎缩,加之去年走路时不小心摔断了股骨头,说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但腰板挺直,气质绝佳。说起虎头鞋顿时滔滔不绝,眼里也有了神采。

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这是妇女必备的本领,和男人似乎关系不大。可是他却那么喜欢,喜欢到了骨子里的那种。年幼时,因为家里穷,被父母送到魏家做帮工。十岁那年,偶然看到赵兰兰绣的《竹林觅食图》,一只鸡在竹林下刨食,鸡毛的羽一根根惟妙惟肖,像要叫出声来。活灵活现的刺绣让他震撼,眼光移不开了,脚也迈不动了,如同着了魔,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当下就要拜师,赵兰兰看他是个男的,刺绣是女红啊,想都没想一口就拒绝了。拜师不成,高荣昌没有气馁,偷师学艺也行啊。干完该干的活,一有空就去偷看赵兰兰刺绣,看到绣品都仔细观察、仔细琢磨。魏家待人很宽厚,从来没有把他当下人看待,做好他分内的活,他就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来不横加干涉。讲到这里,高荣昌明显有些激动:土改时有人要我去检举揭发魏家,去诉苦,我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要舌头拿去可以,要诉苦没有,在他家比在我自己家里还好啊。”这样的风骨颇有几分像他做的虎头鞋,透出铮铮虎气。就这样,他不停地学,不停地做,这一做就做了70余年,直到82岁时摔跤后体力不支,眼力不济,才不得不放下那些心爱的针头线脑。现在,他的针线箩还放在身边,彩色的绣线已经穿到针里了,做到一半的三尾鱼帽还在静静地等待着他赋予它生命,仿佛他一动手,那鱼便要摇动尾巴,跃出龙门来……

随着时间的变迁,“虎头鞋”脸部的造型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小脚鞋、猪嘴鞋、金鱼鞋、兔子鞋也在他手里栩栩如生;与之相配的老虎帽、大风帽、瓜圈帽、三尾鱼帽无不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小猫戏蝶、兔儿吃草,艺术之美在他小小的针尖上绽放,他绣的经幡挂在了东山松鹤寺、腾冲一些庙宇的大殿上。高荣昌一生钟爱女红,得过无数赞美和奖励,最讲究的一顶三尾鱼帽子他还订上了祖传的5个“玉老者”(一种材质不是特别好的玉饰,如佛像,故名)。有人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到家里来要求高价购买,他总是摆摆手说给多少钱都不卖,要留下来给孩子们做个念想。

高荣昌最遗憾的就是孩子们谁也没有继承他的手艺,所以他只好在自己老到做不动之前,把那些还没有结婚的孙辈家的下代人穿的都准备好,嘱咐儿子记清楚了,届时千万别送错。他把他的爱都缝在这些鞋帽里了,亲朋好友的孩子,儿孙后辈的娃,没有一个孩子不是穿戴着他做的鞋帽长大的。虎头鞋就这样被他赋予了生命的色彩和灵性,成了精美耐用而又寓意深刻的礼物,成为老一辈对下一代深情的祝福。

传统工艺——面临着传承尴尬

宣威“虎头鞋”工艺传承人柴大花

在见到高荣昌之前,我们还拜访了同是宣威民间刺绣传承人的柴大花。柴大花,女,生于年9月。住在宣威市宛水街道东门街下城脚,从老城区狭窄的小巷进去,一行人见到了正飞针走线的柴大花。今年63岁的她每天能做好一双虎头鞋,不用到街上去卖,她做的虎头鞋一直供不应求,多年来保持还没做好就被人订购的态势。从17岁做到现在,说不清做了多少鞋子和帽子了。她的作品早在年就荣获“曲靖市农村文化户三等奖”,今年又得了“曲靖市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女子手工艺作品展优秀奖”。谈及未来,她很是担忧:做鞋帽刺绣收入太少了,一天可以做一双鞋子,能买60元,要4至5天才能做好一顶帽子,能卖到元,费时费力,刨除成本,一个月下来收入不到元,不够养家糊口,还不如出去打工收入高,孩子们没有谁愿意学了。

恋恋不舍地告辞,一出门,人声鼎沸,老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扑面而来,各色童鞋充满了时尚感。奇怪的是,古老精美的虎头鞋一直在心里闪耀。下午的阳光照在身上,四个搞非遗调查的人显得有些惆怅,这些精美的工艺如果就此沉入时光海底,成为非常遗憾的“非遗”,我们还能以怎样的方式触摸并进入传统,重获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呢?

文字:张秋菊

图片:赵璠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白癜风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ls/1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