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中央、省市委关于统一战线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着力于责任担当和力量汇聚,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施策,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强化引领,致力于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有力地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年底,宣威市有非公企业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户、中小私营企业户,实现增加值84.1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51%,从业人员达13.3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真正成为宣威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
健全领导机制,实现统战工作在非公领域全覆盖。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工商联换届要求,配齐配强领导班子,于3月7日,召开宣威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参会代表名,选举产生执委80名,主席1名,专职副主席2名,兼职副主席10名,秘书长1名。兼职副主席分属宣威六大产业的领军人物,切实增强工商联领导班子的战斗力。着力推进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全覆盖,在全市28个乡(镇、街道)组建商会,把统战办主任纳入商会兼任秘书长,在商贸流通、建筑建材、农产品等行业建立行业商会、协会86个,并抓好班子、制度、服务、培训、商会党建等工作,把统战工作贯穿于商会组织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全省、全国县级“五好”工商联的跨越。
固化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两个健康发展”。坚持教育、培训、引导为先,以常态化、长效化为抓手,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8月23日组织开展了以“弘扬红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非公制企业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几年来,多人次参加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守法诚信宣誓、道德讲座16场次;组织多人次参加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北京大学EMBA高级研修曲靖班。把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融入企业发展实际,贯穿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了一批可信、可比、可学的先进典型。组建党组织个,名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今年工商联换届会上,宣威市委、市政府表彰了10名“宣威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9户“宣威市诚信守法企业”、4家先进基层商(协)会。深入实施民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力度。7月20—22日,组织各乡镇街道商会及异地商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工商联全体执委等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余人,举办全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请北京大学民营企业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核心课程教授前来授课。严把综合评价关,妥善对非公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安排。年,组织15个部门对名非公经济人士进行综合评价,评为A等级的29名,B等级的名,C等级51名。37名代表人士当选曲靖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其中:12名执委、6名常委,3名副主席,1名副会长。3人推荐为省工商联12次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推荐名非公经济人士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执委,荣获青年创业省长奖和提名奖各1名。
创新平台服务,构建健康政商关系。坚持抓政策落实,建立处级领导联系非公企业制度,43名市级领导挂钩46个企业,联系86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统战部部长、工商联主席、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分别挂钩企业建立示范点。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制度,争取市委、政府出台贯彻落实非公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调研座谈制度,每年对规上企业、成长性企业分行业,由部领导亲自率队,每季度进行调研,并召开一次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参与的企业座谈会,梳理汇总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由市委督查办交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办理,列入次月督办内容,帮助企业化解困难问题。健全服务平台,建立投融资平台,努力破解资金瓶颈。成立宣威市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担保资金理事会,与多家银行开展“助保贷”业务,为户创业人员发放贷免扶补近1.2亿元,办理6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培育户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建立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展示非公经济发展成效和企业家风采。建立维权服务平台,成立三方四家联系会议领导小组,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劳资关系。
增强责任担当,接力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今年以来,围绕精准脱贫工作中心,通过“统战+”精准扶贫模式,以产业扶贫为重点,采取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等结对帮扶方式,发动非公企业与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接力精准扶贫。太坤调味品厂依托余家合作社,结对78个贫困村,种植辣椒花椒5.5万余亩,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带动2万农户户均增收元。“为君开”饮食文化有限公司与龙潭镇磨石村结成帮扶对子,签定帮扶贫困户户人协议,招收有能力的贫困户到公司当保安、勤杂工和服务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当地农副产品。亚鑫经贸公司、云南祥达建工集团分别拿出20万元,帮扶结对村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得云药业定期到结对帮扶的新启村开展“送医下村”活动,为群众进行专业的就医和用药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家民营企业与7个乡镇78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种植、养殖、就业等技术培训近余人,帮扶户人脱贫,彰显了非公经济人士勇担社会责任的奉献精神,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结对帮扶中受到了教育,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发展了企业,提升了自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