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人民的好女儿卓琳

年,是卓琳同志诞辰周年。宣威人民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深情回顾她无私奉献、平凡至伟的一生,深切缅怀她不舍的家乡情,浓浓的真挚爱。

卓琳,原名浦琼英,年4月6日出身于云南宣威一个巨商之家,是家中第七个孩子。

她自幼活泼开朗,喜欢读书,特别热爱体育运动。其父浦钟杰(字在廷),是名震西南的民族实业家、云南有名的火腿大王,在政治上追随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

因随滇军参加孙中山在年7月组织的护法运动并北伐入粤有功,孙中山亲自委授少将军衔,亲笔题赠“少将第”,获五等嘉禾奖章。童年时代,琼英从周围的诸多事情中感受到世间女性的不平等遭遇,为之愤愤不平,小小心灵就萌发出莫名的反抗意识。至年,在昆华女中附小读书。

当时,有位音乐女教师赵琴仙(中共党员,曾任共青团昆明市委书记)在课堂上教同学们唱《国际歌》,经常讲平等自由、劳工神圣、天下大同的理想,对琼英产生了很大影响,赵老师慷慨激昂、英勇就义的情景也深深铭刻在她的心底。“这个黑暗的社会是产生坏人的根源,必须推翻它。我要做索菲亚、秋瑾那样的人,拼一死,洒热血。”这是赵老师在走向刑场时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成为小琼英的人生座右铭。

年9月初,15岁的琼英作为云南省体育代表团少年组50米短跑选手,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先从昆明经滇越铁路到越南河内,接着坐火车到海防,再坐船到香港。刚到香港时,运动会因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而被迫取消,云南代表团不得不返滇。此时的她,感到从乌蒙大山深处走出的不易,不想随便放弃这个难得的到大千世界闯荡的机会,于是写信给家里,表示不回云南,要求去北平(今北京)找表姐李含珍求学读书。家人同意后,她经上海辗转至北平,在一个补习班学习。

次年,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学。在她的影响下,三姐浦代英、四姐浦石英也先后到北平上学。此间,她经常阅读《斗争》《东方杂志》《少年》《妇女与社会》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新思想。年,19岁的她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同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高呼“不当亡国奴,打倒卖国贼”等口号,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南京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年中学毕业后,抱着实业救国、科学报国的理想,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云南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女性。在校时,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国难当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琼英毅然弃学,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洪流。由于反动派的封锁,她只好乔装打扮,赴天津乘船到青岛,经济南坐火车到西安,再步行7天,于年秋末历经曲折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同年,考上延安陕北公学。后被分配到陕北公学图书馆工作,并担任陕北公学一期十二队队长。

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矢志不渝的革命者。由于琼英天性活泼、聪明好学、应变能力强,上级领导人认为她有进行敌后秘密工作所需的各种长处,所以把她调到陕甘宁特区政府保安处特别训练班学习,准备以后派到日本占领区去从事抗日工作。这时,因工作需要化名卓琳。

年夏,卓琳与时任八路军师政委邓小平在延安相识。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对生活的共同追求,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不久,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为邓小平和卓琳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几天后,卓琳便随丈夫离开延安奔赴抗日前线。

在后来的日子里,不论是从太行山到大别山,还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卓琳都抱着“砍头也要跟你走”的决心,陪伴丈夫一路前行。先后在八路军师师部秘书科、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单位或部门工作,任八路军总部妇女训练班队长。年9月,任中共北方局秘书处新闻材料室组长。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卓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重庆曾家岩人民小学第一任校长,负责管理、教育第二野战军的干部子女。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卓琳也带着全家一同来到了北京。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自己的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于是,卓琳甘愿退居幕后,多次谢绝了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与工作的邀请,一门心思为邓小平当秘书、当助手,整理日常文件,默默地在小平背后奉献着。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她也受到牵连。面对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和接踵而至的境遇沉浮,她坚信邓小平的为人,坚定地对女儿邓楠说:“我跟了你爸爸这么长时间,可以担保,他绝对没有问题”,始终陪伴在丈夫的身边。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监管劳动,经过战争磨练的她毫不犹豫地跟随丈夫到江西,共同度过了3年零4个月的艰难时光。

年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以后,卓琳任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年当选为军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年离职休养。年1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为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卓琳虽然很少回到生她养她的云南,却时刻牵挂着家乡的人民和家乡的发展。在一封给家乡的信中,卓琳写道:“我们虽然离开家乡数十年,但对家乡人民还是念念不忘,我们现已年迈,常以不能为家乡多作贡献而内疚……”还随信寄出了元钱给家乡的“希望工程”以表心意。她曾跟子女讲,“云南地处边疆较贫穷落后,应该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自己,时不我待。”年初,卓琳给宣威县委写信,提出:“应把重点放在火腿生产事业上,这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一件大事”。

年3月,她与姐姐浦代英联名给宣威县委、县政府写信,并多次捐款用于植树造林,引导宣威开展绿化工作。年6月14日,卓琳派小女儿邓榕专程从北京回宣威老家探访,重点了解家乡教育事业的情况。年“六·一”儿童节,卓琳委托浦代英给宣威县委写信:“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教育”。此后,姐妹俩共为家乡捐款1.6万元,让许多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孩子得以重返校园。年2月3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发生7.0级地震,卓琳又捐款元,帮助地震灾区各族人民渡过难关。

年9月底,卓琳收到一封来自家乡农家小孩李志的信,信中写道:“前几年因家庭贫穷而上不起学,全靠奶奶的救助,才有了读书的机会,今生今世我永不忘怀奶奶对我的关心与救助。我一定好好学习,听老师的教导,长大了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用实际行动报答奶奶的关怀。”

年,得知小平同志的家乡四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后,卓琳心急如焚,她一面积极发动家人为灾区捐款,一面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10万元捐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卓琳处处为他人着想,自己却生活简朴,处事极为低调,从不搞特殊。一次,宣威县委写信向卓琳提出,要报请国家核拨经费维修其旧居等事项,卓琳认为不妥,便写信告之:“来信提出家乡的几件事,根据中央精神及我们的目前情况,我们不能搞特殊。”遇到家乡人民到北京办事或看望她,她总是热情相待。

她还把家乡人民送的土特产折价后将钱如数汇寄给宣威县委,并写信表示:“谢谢给我们送来的袋装火腿和荞面,故寄去元作为补偿。”她还反复强调:“希望以后决不能这样做,否则我们是要退还的”。从一件件小事中,折射出卓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风范。

年邓小平辞世后,时年81岁高龄的卓琳恪守邓小平关于“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谨慎”的提醒,在北京安享晚年。2月26日下午,也就是邓小平追悼大会后的第二天,她两眼噙满泪水,悲痛却十分坚毅地对子女及晚辈们说:“我本来是民族资本家的千金小姐,完全可以像你们从书中看到的小姐那样,过富庶而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是,我没有,我选择了延安,选择走革命道路。为什么呢?很简单: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我们那个时候,社会很黑暗,广大妇女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我们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中国妇女的解放才参加革命的。”

她还语重心长地说:“我和你们说这些,是希望你们记住上辈人是怎样生活的。我想要求你们,不要忘了无数先烈们做出的奋斗和牺牲,要铭刻在心。一定要向邓小平那样,时时事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老老实实为人民做事,做一个好党员、好公民。”她常常告诫自己的后代要懂得吃苦,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求得生存。在卓琳的言传身教及潜移默化影响下,她的三个子女都像她一样相继考上了北京大学,也都选择了物理这门专业。卓琳就是这样默默地付出,甘当贤内助,管好家,看好孩子,不让小平同志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干好工作。作为妻子、母亲,她温柔、善良、平凡,却更显忠诚、无私和伟大。

年7月1日,卓琳踏上了香港的土地,替邓小平完成了“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夙愿。年12月20日,在澳门,她见证了又一个永恒的时刻,再次告慰了小平未了的心愿。

年7月29日,不知是巧合还是一种约定,卓琳也在自己93岁时追随心爱的丈夫安详而去。此刻,北京景山后街的一个两进式的普通院子里,那两棵相依并立的油松,仿佛还在凝望那一对老人携手漫步、相互搀扶的身影。8月1日上午,卓琳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往送别并敬献花圈,社会各界民众纷纷前往送别。

告别仪式上,对卓琳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卓琳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革命气节,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她和邓小平同志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和政治风浪的考验,是邓小平同志的好战友、好伴侣、好助手。卓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的一生。”按照卓琳的遗愿——她的遗体和角膜捐献出来用于科学研究,骨灰撒向大海。

在卓琳同志的家乡宣威,深切爱戴着她的父老乡亲也自发行动起来,举办了一系列的悼念活动,寄托对这位乌蒙奇女的哀思。宣威市委史志办的同行们搜集整理有关卓琳的史料和回忆文章,编辑出版了《宣威史志》“忆卓琳”“平凡至伟——邓小平夫人卓琳”专刊;有关部门编辑出版综合性书籍《永远的怀念》,制作纪录片《卓琳——宣威人民永远怀念您》和卓琳生平事迹展室等。

年2月11日,卓琳被评为“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授予她的颁奖词:“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陈淮这样评价:“她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波,支撑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30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她重重的笔墨。历尽沧桑绝不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卓琳,这位从乌蒙山走出的好女儿,是宣威人民永恒的骄傲和荣耀。她的事迹,感动云南、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来源:曲靖M

作者:韦滇平

编辑:方沁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白癜风最佳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ly/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