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落水镇公共文化建设本着“治贫必先治愚”的发展理念,以全镇农村扶贫攻坚工程为契机,创造性地开启了“文化惠民+扶贫攻坚”的文化扶贫模式,大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辟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扶贫攻坚,公共文化设施是堡垒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只有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知识、技术、文化的基本需求,才能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而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公共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落水镇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认真参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西部标准》,找准差距,巩固强项,提升弱项,先后投资余万元,在各村统筹建设了一批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并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年,又在滴水贫困村实施了云南省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项目,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戏台、篮球场、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并在宣威市文体广旅局的帮助下配套了音响和乐器,从根本上改变了滴水贫困村文体设施的落后面貌。在落水镇扶贫攻坚、文化同行的战略中,公共文化硬件设施的完善,为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产业扶贫,文化惠民活动是“授人以渔”
只有真正让贫困群众掌握了脱贫致富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农村产业扶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落水镇党委政府在为群众引入辣椒种植、药材种植、生猪养殖业等一系列扶贫产业的同时,积极邀请各类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种、养殖业技术培训,通过详细的课堂讲解及现场操作,帮助农户掌握了现代实用种、养殖技术。因地制宜、落在实处的文化惠民活动,真正使以往物质扶贫的“授人以鱼”,变成了贫困群众自发脱贫致富的“授人以渔”。
文化扶贫,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必由之路
在落水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要让群众更广泛、快捷、高效地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发展途径。近几年来,落水镇党委政府和文化站积极扶持培育农村文化户和各村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发展,并在社会各界大力招募具有各种文化和技术特长的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经过不懈努力,落水镇产生了一大批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有的逐渐发展壮大,茁壮成长为常年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农村文化户。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在工作闲暇之余,不断开展各种文化和技术服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力量的共同参与下,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事业,为落水镇扶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贫困群众在物质脱贫的同时,在精神上也富有起来,实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落水镇叶毓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