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西泽乡新建村党总支书记沈卫祥谋划着新的发展计划:“在村里新建一个养牛场,加大拓展电子商务市场,让当地更多农产品能销售出去,从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今年48岁的沈卫祥,自年放弃了当时收入可观的货车驾驶员工作来到新建村工作已有17个年头,“带好头、管好人、干好事”这是沈卫祥的工作法则。“我认为村总支书记不能怕事、不能推诿,这样村里的干部才会服你,老百姓才能信你。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确实很苦、很累,但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用辛苦能换来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脱贫攻坚是民生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脱贫攻坚中,沈卫祥带领村“两委”干部,基本实现了每月遍访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所有村组干部都承包一户贫困户。
过去,新建村道路硬化率低、老旧房屋多、厕所脏乱,基础设施落后。“年,当时的云南建工集团派驻新农村指导员到我们这里驻村,了解到我们位于山上的大松山村道路不通,协调了10万元经费,我们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3.9公里的村组公路。”沈卫祥介绍到,后来,建工集团领导来我们村考察后,对这条路的修建给予了高度评价,又给了我们万元,用于打造小沙沟村。我们十分兴奋,反反复复做群众工作,征地、搞绿化、修公厕忙得不亦乐乎,将小沙沟村打造成了全宣威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年,随着宣威市美丽家园建设项目的开展,在以沈家村为重点的全部村民小组铺开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换来了新建村崭新的面貌,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沈卫祥欣喜地说,现如今走进新建村,宽敞整洁的村间道路,美丽高大的洋房,绿树成荫的农家小院,凉亭、公厕、路灯、文化广场一应俱全,已经有了城镇的模样。
面对村内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1亩、群众收入来源单一的实际,沈卫祥发动群众外出务工,把土地集中流转。村里共有亩土地,集中流转了多亩,引入宣硕农业公司、云南种业集团等企业入驻,种植猕猴桃余亩,寿桃余亩,玉米制种余亩,发动本村致富能人加入村级合作社,投资余万元,建成年出栏上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群众通过收取租金、基地务工、向基地出售农家肥增加收入,大量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真正实现了农民、企业、村集体多方受益。
“17年来,我感到自豪的是成为众多村干部中的一员,我看到千千万万的村干部用自己的付出谱写了新农村的新篇章,在不同的岗位上去探索、奋斗、追求和奉献,也激励着我作为一名村党总支书记,倍加珍惜发展机遇,持之以恒,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沈卫祥说。
云南网记者张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