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下连心桥宣威市幸福宣威

宣威市地处美丽的彩云之南,滇东北高原乌蒙之巅,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道)、个村(社区),居住着汉、彝、回、苗、壮等25个民族万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是卓琳故里,素有“入滇锁钥,云腿之乡”、“中国火腿文化之乡”、“中国山歌之乡”的美誉。

曾经,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宣威撒播革命火种;如今,宣威市委政府秉承长征精神,组建了宣威市“幸福宣威”宣讲团,积极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普及化教育,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播到干部群众中,解决“中梗阻”、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条内容精准化、队伍品牌化、学习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宣讲常态化、形式多样化的“六化”新路子,打造了一支乌蒙山下传播“幸福”的宣传队,架起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内容精准化。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作为宣讲的重要内容,坚持紧扣时代特征,着力“四个结合”,搭“天线”、接“地气”,“第一时间、第一反应、第一行动”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到位。结合中央所想,以强烈的政治意识,主动对表对标,紧紧看齐追随,第一时间把党的重大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送到田间地头、送进千家万户。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开展宣讲1万余场次,受众愈万人次,实现宣讲工作全覆盖,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结合发展所需,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最快速度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播到群众心田,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年9月11至15日,组织部分“幸福宣威”宣讲团成员,走访了2个工业园区,6个乡镇、5个街道,26个典型案例,既丰富了宣讲团成员对市情的了解、对市委决策的理解,同时通过他们的宣讲进一步提振了干部群众对宣威发展的信心。结合群众所盼,以强烈的服务意识,按需提供群众期待的精神食粮。为切实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定期组织宣讲团成员深入乡村、社区、厂矿、学校,通过召开谈心会、座谈会、交流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民情恳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理论学习需求情况,收集干部群众对理论宣讲的意见和要求。根据不同宣讲对象的不同需求和基层理论学习需要确定宣讲内容和宣讲方式,形成较为丰富的“菜单式”宣讲课题,让宣讲对象按需选择。比如:蚕农多的村选与栽桑养蚕培训相结合的惠农政策培训,对养猪专业户则由畜牧专家去宣讲。结合错误所在,以强烈的战斗意识,第一时间解疑释惑、驳斥歪曲思想,帮助群众廓清思想认识、拨开思想迷雾。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完成“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五位一体”、“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家园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26个重大主题集中宣传宣讲。

——队伍品牌化。坚持整合资源,建设高素质宣讲队伍,着力打造“三个品牌”。打造“领导宣讲团”。坚持领导带头,宣讲大政方针政策,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市委宣传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为副组长,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委宣传部,组建了一支相对稳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围绕群众需要从事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讲的专门队伍。从市委书记到基层党总支书记,从班子领导到部门负责人,人人有宣讲任务,时时有宣讲要求,年年有宣讲考核。打造“专家宣讲团”。从全国知名专家、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社科专家中甄选政治意识强、理论素养好、宣讲水平高的理论骨干,以动态管理的方式保持队伍精壮专业。打造“专业宣讲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群众的不同需求,结合宣讲员的行业特点和善长,组建了党建理论宣讲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组、法律法规知识宣讲组、农科知识宣讲组、先进道德模范宣讲组、宣威市情宣讲组、科教农业健康卫生安全知识宣讲组(包括教育、农业科技、卫生计生、安全、市场5个分队)、驻村扶贫宣讲组等8个宣讲组,形成了以市带乡、以乡促村、以村带组、以组带民的联动机制,做到宣讲团成员人人都有责任田,处处都是服务区,实现宣讲领域全覆盖。

——学习规范化。“要给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幸福宣威”宣讲团始终把学习作为提升干事创业本领的首要途径,坚持多形式提升宣讲团成员能力素质。自我提高勤学。为有效提高宣讲技能,要求宣讲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自我学习,熟练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技巧、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我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自觉服从管理,积极开展宣讲活动。集中培训深学。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宣讲任务的需要,积极选派优秀宣讲团成员参加上级组织的理论骨干、宣讲骨干培训,认真组织集中学习《宣讲提纲》及相关知识,做到先学一步、学深学透、学以致用,为开展宣讲做好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集中备课研学。每次集中宣讲前,都要经过集中备课、互相听课修改、课题评审、试讲等环节反复修改课件讲稿,通过举行课题交流研讨会,邀请上级党校老师与“幸福宣威”宣讲团成员同台进行课题交流,厘清思路、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领导干部宣讲时有意安排党校老师当联络员,随堂听讲。领导干部听党校老师的课,让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党校老师听部门领导的课,了解实际工作,达到互促共进的目的。深入调研求学。根据即将开展的宣讲课题,组织开展系列调研活动,进一步提升宣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有的放矢,避免空谈理论,华而不实。

——管理制度化。为确保宣讲活动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宣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组建“幸福宣威”宣讲团的实施方案》、《宣威市“幸福宣威”宣讲团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幸福宣威”宣讲团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化文件,建立了宣讲员选聘、学习培训和动态管理制度,调查研究、信息材料报送、宣传报道、考核评价、表彰奖励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动态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时期的宣讲要求及人员变动情况,对各宣讲员参加学习培训、开展调研、完成宣讲任务情况等进行动态综合考评,对不能胜任宣讲工作的及时进行调整,解除宣讲员资格。群众评议制度。每次宣讲活动结束时,将评议表发给听众,征集群众对宣讲内容、宣讲人员、宣讲效果进行评议。跟踪管理制度。要求各举办单位每次举办宣讲活动时,要提前将宣讲的主要内容、宣讲人员、宣讲对象、宣讲时间地点等报市委宣传部,以便进行跟踪管理。每次宣讲活动结束,各单位要将开展情况、群众评议情况、宣讲稿、音像资料、课件等相关资料及时报送。考评激励制度。将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单位宣讲情况纳入年终千分制考核。每次宣讲结束后的评议结果,纳入对宣讲员的考核。

——宣讲常态化。坚持踩准重要节点,落实“三项举措”,把学习宣讲工作抓在经常、落在日常。领导带头讲在日常。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狠抓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基层讲党课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千名党员领导干部进农村、进社区、进基层“下基层讲党课”活动。市级领导包乡、科级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组到户,全市余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全部下到“挂包帮”“转走访”联系点、挂钩联系村和分管联系部门,深入街道社区、村组一线、企业厂矿、机关校园,为基层上党课0余场次,听课党员群众5.8万余人次。巡回示范讲在平常。以理论宣讲为示范,市委每年到乡镇(街道)、部分市直单位和村、社区开展集中巡回宣讲。每个乡镇(街道)选择不少于1个村(社区)作为示范点,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富有特色和成效的集中宣讲。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走基层”示范性宣讲30余场次。教育培训讲在经常。将上级要求与基层需求有机结合,现场讲解与播放教育片、发放宣传资料有机结合,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外请专家与本土宣讲员相结合专题宣讲,年上半年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党建、法律法规、道德模范、安全生产、教育、医疗等专题讲座培训余场次,受众35万人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送教下乡暨宣威市“万名党员进党校”示范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余人次。在各种宣讲活动的带动下,全市4.2万余名党员纷纷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自发组织学习,在田间地头、建设工地、党员群众家中讲党课,做到学习不留死角。通过领导带干部、干部带群众,及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省和曲靖市的重要文件精神传达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在全市形成了党员干部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宣讲员的浓厚氛围。

——形式多样化。坚持紧盯宣传效果,“幸福宣威”宣讲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融合共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从“党中央”走进“田中央”,从“大会堂”走进“小庭院”,入脑入心,转化为自觉行动。“田间地头”闲话家常。为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听讲,既发挥市、乡、村三级党校、活动场所主阵地作用,同时又避免千篇一律,我们坚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走进村间院落、田间地头“微宣讲”,与老百姓聊天、谈心、拉家常,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文艺宣讲”寓教于乐。坚持探索创新宣讲方法,用“实”的内容、“活”的方式、“鲜”的语言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成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家常话,融入到老百姓喜欢的说唱快板、花灯、曲子、山歌等节目中,用“接地气、沾泥土、带露水”的宣传方式宣传解答十九大精神,寓教于乐,使群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熏陶。宣威市花灯剧非遗展演中心和杜鹃艺术团自创自编自演的《新时代新征程》、《旗帜》、《高举我们的旗帜》、《欢庆十九大胜利召开》等节目,以诗歌、音乐、朗诵、歌舞、书画、视频、快板、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模范人物、讲好宣威故事、赞颂宣威精神。年至今开展送戏下乡(进村)文艺演出场。年1月宣威市“四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中,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卷二的“文化自信是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专题宣讲讲到了杨柳镇中学,深受欢迎。“榜样宣讲”春风化雨。邀请辖区内的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等现身说法,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影响人。宣讲团选取事迹感人孝老爱亲模范段数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寄宿制小学校长雷应飞的先进事迹,制作了电视短片,备好稿件,精心打造的一场场宣讲报告,不仅感动了观众,洗涤了心灵,也获得一致好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人物宣讲年均余场次。“方言土语”走心给力。宣讲不仅需要阳春白雪的理论支撑,更需要走心给力的“方言土语”。在宣讲报告会上,道德模范顾怀礼用其朴实的语言讲述他自己的经历,如同跟听众拉家常;讲杨柳古驿道的故事真挚感人;讲到诗他就咏诵;讲到杨柳的山歌小调他就唱---赢得大家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因为他的讲解亲切感人,受邀作为曲靖市道德模范宣讲团成员,被聘为云南省道德模范宣讲员。同时,为及时准确地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去,我们还将通过“双语双讲”的形式,把新思想传递到少数民族乡亲心里去,拉近干群距离,打通民族村寨宣讲“最后一公里”。“媒体宣传”润物无声。充分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拓展宣讲,在“云南通·宣威市”党政客户端、“宣威发布”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ms/3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