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坪寨乡与宣威市普立乡隔河相望,河两岸的几个村庄山水相依、资源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民风相似,却分属贵州省和云南省。
为强化区域共建,推动区域内资源共同开发、矛盾共同调解、项目共同推进、环境共同保护,经贵州省水城县与云南省宣威市多次商讨,在不变更行政区划、建制和保障村民自治的前提下,将水城县坪寨乡箐马村、坪寨村与宣威市普立乡官寨村、更底村联合起来组建跨省联村党委——云贵可渡河联村党委。
矛盾联调“一家亲”
“之前我们过河割猪草都要吵架,在河边捡块石头都要分清贵州和云南。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都是一家人了。”官寨村村民陈顺军如是说。
之前,可渡河两岸村民常因抢占资源争吵,有时甚至大打出手,曾经还发生过“火拼”的情况。
为此,联村党委设立矛盾纠纷调解组,由4个村的村组干部和村老、寨老组成,采取召开协商会议、上门调解、一对一做思想工作等方式,半年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件。如普立乡官寨村泥珠河组群众出行必须经过坪寨乡箐马村的野箐路,过去两个村的群众经常因道路的护理问题产生矛盾,经矛盾纠纷调解组调解,最终以两村共同修建、共同管护的方式化解了矛盾,两个村的群众树立了“一家人”的意识,泥珠河组群众的出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联村党委消除了可渡河沿岸村民过去彼此之间的隔阂,村与村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得到全面改善,各类矛盾得到更加及时、更加有效的化解,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形成了“两乡四村”大团结、大和谐的良好氛围。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将可渡河两岸的山峰连在了一起,“中共云贵可渡河联村党委”将可渡河沿岸村民的心连在了一起。
组织联建“一条心”
“‘三变’好啊!我也是股东。现在都是管委会在干活,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就等赚钱分红,漂流项目也有我的一份。”坪寨村村民朱树军开心的说。
联村党委始终坚持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纽带、以效益为中心,采用“联村党委+旅游景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行“三变”改革。
由联村党委进行统筹,与水城县野玉海景区管委会下属的希慕遮旅游文化开发公司进行合作,对辖区四个村的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产进行量化,入股旅游公司,用于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开发经营,村集体占有相应的股份;将箐马村集体占有可渡河漂流观光道路征地款万元资金入股到野玉海景区管委会漂流项目建设中,产生效益后每年按照所持股份获得利润分红;联村党委牵头成立可渡河旅游专业合作社,将有条件开办农家乐和农家旅馆的农户聚集到合作社,联村党委予以部分资金支持,统一装修、统一价格、统一接待方式,游客自行选择消费后统一到合作社结帐,从而规范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利用扶贫政策,联村党委引导坪寨村使用“脱贫贷”项目贷款万元入股水城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用于项目开发,每年按6%比例保底分红,其中80%用于贫困户分红,20%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截止目前,联村党委引领的“三变”改革共覆盖4个村户村民,有效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
产业联布“一片兴”
“我们这里的土地好,气候好,以前就怕种了卖不去;现在好了,有政府来买,我们只管把地种好就行了。”坪寨村红香椿种植大户朱永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由联村党委牵头,依托野玉海管委会下属的希慕遮旅游文化开发公司,由4个村的12名代表发起成立了可渡河旅游专业合作社,覆盖4个村所有群众,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广泛发动4个村的群众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公司负责购买苗木,合作社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成立联村党委的目的是为了带领村民致富,群众致富要靠产业。只有通过产业这个载体,联村党委这才能像一块磁铁一样,把老百姓拉拢到一起。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产业这个平台打造好,让群众真正在“联”的过程中受益,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四个村”的群众。
目前,在联村党委积极引导与协调下,合作社已在4个村组织实施产业种植余亩,其中种植核桃余亩、烤烟亩、辣椒亩、柿子亩、猕猴桃亩、红香椿亩,创办农家乐13家,成立农业企业2家。
农业产业采取“林上林下、以短养长”的方式,在经果林下种植烤烟、辣椒和红香椿等见效快的经济作物。村民短期有收益、长期有希望,双收益的发展模式是水城县避短扬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
资源联动“一股劲”
“我们这儿将要成为旅游景区了,我得赶紧把房子盖好,将来搞个农家乐什么的。我不想再出去打工了。”箐马村村民张仕合一手拎一块大砖,干劲十足。
成立联村党委,除了连片发展产业外,主要就是为了协调可渡河沿岸,充分利用两岸资源,强化互补性,开发可渡河,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两岸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联村党委依托现有资源,按照“资源共享、搁置争议、先行开发、利益分成、四村受益”的思路,以党组织为支点,旅游公司为平台,对可渡河“一河两岸”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由联村党委进行统筹,水城县野玉海景区管委会负责具体实施,对四个村的乡村旅游进行打造,建设可渡河景区,促进“一河两岸”的全域旅游发展。目前,野玉海正在对四个村进行整体打造,8公里旅游观光车道处于紧张有序的建设中,拟建设的索道1.8公里、漂流带10公里项目都在按计划逐步推进,观天桥小镇、漂流小镇、北盘江世界第一高桥景区、一步登天、世外桃源等项目规划正在不断完善。
此外,联村党委坚持兼顾各方利益,注重惠及4个村群众。联村党委争取到云南省投入万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泥珠河组;积极向贵州争取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的支持,共投入资金万元,对6.7公里的野箐路进行了扩建和硬化,安装了安全护栏;协调泥珠河电站出资80余万元,对2公里的河边组通组公路进行了硬化,既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为发展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联村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凝聚可渡河沿岸民心,统筹各种资源,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积极向管理联动、资源共享,发展同步、和谐共筑的区域协作共赢目标迈进,为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