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赵雄飞通讯员李雯文/图
去年,宣威市通过云南省“央企入滇”战略,与国电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热水镇利用荒山坡建设光伏电站,为当地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能源动力,有力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热水镇响宗村的荒山,一块块光伏电池板在荒坡上排列成方阵,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伏板下面,几位村民正在挖电缆沟。这片荒山有多亩,山上石头多,土壤肥力弱,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去年5月,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建设,把荒山变资源,让阳光照亮群众增收致富路,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多万元。
热水镇响宗村村民陈秀勤说:“我家有4亩多的山地被光伏项目租用,一年租金有几千元,我们在里面打工每年的收入又能增加几万元”。
热水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15万千瓦,新建千伏升压站1座。项目总投资7.56亿元,占地亩,目前已经完成投资6.4亿元。
热水镇光伏发电项目施工负责人舒志果说:“项目于年5月开工建设,年春节前已经实现部分投产,现在每天发电量在50万千瓦时左右,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0%。接下来我们将增加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优化施工方案,在热水镇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加快施工进度”。
项目采用“光伏+”模式实施,光伏板下由热水镇负责开展种养殖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项目建成后,可构建光伏板发电、板下发展种养殖的立体产业结构,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国电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兴沿说:“项目建成以后,年发电量2.22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6.74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1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93吨,提高热水、落水、务德、西泽4个乡(镇)的主网网架可靠性,同步缓解板桥变电站供电压力,将优化宣威市的网架结构”。
发展光伏发电产业,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荒山,还激发了绿色能源的潜力,成为热水镇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