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个县级行政区划中,经国务院批准,自年9月大理设市(之后有拆分)起,至年2月玉溪澄江撤县设市,17个县级市格局形成。撤县设市过程中,除特别指出外,行政区域和管辖范围不变;县级市由省直管,委托所在州市代管。
1.个旧市
彝语“个旧”为种荞子的地方,民国元年()建个旧县。年元旦改为省辖个旧市(地级),年1月改为县级市。市政府驻个旧城区。
2.大理市
明代称太和县,民国2年()改称大理县,年9月,合并大理、下关、凤仪、漾濞4县为大理市。年分设下关市、漾濞县和大理县。年10月批准撤销大理县、下关市建制,合并设立大理市,辖10个乡镇、2个办事处,市政府驻下关镇。“大理”为州市共用名称。
3.开远市
元代设阿迷州。清顺治五年(),南明大西军李定国平定阿迷,以“开拓荒远边疆”之意,改阿迷州为开远州,后复名阿迷州。民国元年()废州改县。民国20年()以“四面伸开,联接广远”之意,复采用“开远”县名。
年撤销开远县,并入个旧市。年恢复开远县建制,隶属红河州,年1月18日批准撤县设市,11月18日正式设立,市政府驻地乐白道。
4.楚雄市
元代设威楚县,至元十五年()升威楚州,至元二十一年()恢复威楚县。明洪武十五年()改设为楚雄县,寓有楚地(楚将庄蹻开滇略地)雄威远播之意。年9月撤县设市,市政府驻地鹿城镇。“楚雄”为州市共用名称。
(云南西大门瑞丽口岸)
5.瑞丽市
明万历十二年()设置勐卯安抚司。民国21年()改设瑞丽设治局,与勐卯土司政权并存。因位于瑞丽江畔而得名,含有吉祥美丽之意。
年设瑞丽县,年7月撤县设市,市政府驻勐卯镇。
6.景洪市
古称景永、景龙。年将景洪版纳改为景洪县。傣语“景”为城,“洪”为黎明,意为黎明之城。年12月撤县设市,市政府驻景洪镇。
7.安宁市
西汉元封二年(前)设连然县。唐武德四年()改称安宁县,元、明、清称安宁州,民国2年()复称安宁县。年隶武定专区,后属楚雄州辖。
年10月划入昆明市,改称安宁区。年复称安宁县。年10月13日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驻连然镇。
8.宣威市
明洪武十四年()征南将军傅有德入滇,取“宣播朝廷威德”之意,在此设宣威关。清雍正五年()改为宣威州,民国2年()改宣威州为宣威县。年改名榕峰县,年恢复宣威县名。年2月18日撤县设市,市政府驻榕城镇。宣威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户籍人口超过万。
9.芒市(潞西市)
元至元十三年()设茫施路,明代设芒市长官司,属云南布政司,清代为芒市安抚司。
民国21年()改设潞西设治局,民国38年()设潞西县。年属保山专区,年7月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年改为州),年改由保山专区管辖,年11月划归德宏州管辖。
年10月28日批准撤销潞西县,设置潞西市。年7月,潞西市更名芒市,市政府驻勐芒市镇。
(蒙自碧色寨米轨车站)
10.蒙自市
西汉为贲古县,属益州郡。蒙古宪宗七年()设置目则千户,因境内有目则山得名,后“目则”演化为“蒙自”。元至元十三年()正式建蒙自县。
年蒙自县为蒙自专区驻地;年7月前为红河州府驻地。年10月撤销蒙自县,划归个旧市;年9月恢复蒙自县。年1月,红河州政府由个旧迁蒙自。年9月10日批准撤销蒙自县,设立县级蒙自市,市政府驻地文澜镇。
11.文山市
清康熙六年()改土归流,以教化三部、王弄、安南3长官司地设置开化府。雍正八年()设文山县,因县境东有文山而得名。民国2年()改为开化县,次年恢复文山县名。年12月2日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驻开化镇。“文山”为州市共用名称。
12.弥勒市
“弥勒”是古代彝族首领名音译,并非弥勒佛之“弥勒”。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滇东37部乌蛮部落之一,称弥勒部。元至元二十七年(0)始设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改为弥勒县。是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和抗日彝族将领张冲的故乡。
年设弥勒彝族自治区(县级),隶属宜良专区,年7月划归蒙自专区。年12月建弥勒彝族自治县,年11月划归新成立的红河州,复称弥勒县。年1月撤县设市,市政府驻弥阳镇。
13.香格里拉市
唐永隆元年(),吐蕃在此设立神川都督府。清乾隆二十二年()设中甸厅,隶属于丽江府,民国元年()改厅为县。
年12月17日批准改中甸县为香格里拉县,次年5月正式更名。因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藏语“心中的日月”之意)就是中甸,故得名。年12月16日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驻建塘镇。
14.腾冲市
隋唐时期设羁糜州,南诏设软化府,后改藤充府。元至元十四年()改为腾冲府。明正统十年()筑石头城,称为“极边第一城”,改为指挥使司。腾冲城被称为“八关锁钥”“九隘藩篱”。嘉靖元年()设置腾越州,嘉靖十年()改腾冲卫。清嘉庆二十五年()改腾越厅。
民国2年()改腾冲县。年属德宏州,年属保山专区。
年8月4日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驻腾越镇。
15.泸水市
民国2年()将保山县属的登埂、鲁掌、卯照土司辖地和云龙州属的六库、老窝土司辖地合并成立泸水行政委员区,民国18年()改置泸水设治局,隶属于腾冲督办公署。
年2月设泸水县,隶保山专区;年改隶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并将保山县的丙贡、蛮英、付坝、赖茂划归泸水县。年将片古岗特区划归泸水县,年将云龙县的老窝划入泸水县,年将古登、洛本划入泸水县,辖3镇6乡。
年撤县设市,市政府驻鲁掌镇。
(云南北大门水富市)
16.水富市
年7月1日,因建设云南天然气化工厂之故,将四川省宜宾县的水东、水河、安富3个公社划入云南省,取水东、水河之“水”,安富之“富”成立水富区,由昭通地区代管。年8月14日,国务院同意将绥江县太平公社,会仪公社的新安、新寿两个大队,盐津县的两碗公社与水富区的3个公社组建水富县,辖3乡1镇,10月1日正式成立。
年9月批准撤县设市,11月6日正式揭牌。市政府驻向家坝镇。
(澄江抚仙湖)
17.澄江市
西汉设俞元县,元至元十六年()设澂江路,辖2州3县。明洪武十五年()改称澂江府。民国2年()撤销澂江府,改设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河阳县同名,改为澄江县。因境内抚仙湖澄碧清澈而得名。
年12月批准撤县设市,年2月18日正式成立澄江市,市政府驻凤麓镇。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以视频会议形式庆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