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云南宣威可渡历史

中科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52.html

杨柳乡地处宣威市最北端,是宣威的北大门,素有“入滇锁钥”之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山歌之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渡关驿道”、“省级旅游小镇”、“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30佳最具魅力村寨”、“传统村落保护”等称号,入围“中国最美村镇”强。文化保护名录多达27处,有西南最大的摩崖石刻“山高水长、水流云在”,有“宣威八大景、可渡八小景”的美誉,有唢呐、竹编、刺绣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南方丝绸之路》、电视剧《商贾将军》、中央7台农广天地专题片《年味十足的宰猪饭》、电影《七月流水》等在境内拍摄。

一、景点介绍,风景区基本情况

(一)走进可渡

班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并列的双桥坚固而又苍老;五尺古驿道贯穿全境,洞穿0多年的沧桑历史;北盘江自西向东横亘绵延,在江水南北两岸镂刻出山高水长、水流云在、“飞虹立宁鹤”等摩崖石刻,记述着杨柳可渡0多年的经济、社会及人文发展状况。

(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杨柳可渡,古为川滇驿道要塞。这里完整地保留了云贵川汉化的历程:蜀汉诸葛亮南征返途经此;洪武5年(年),付友德,沐英率领30万大军征南在可渡河北岸筑城,现为旧城;清雍正时,云贵总督鄂尔泰上书改土归流,率滇、黔、蜀三省绿林兵与乌蒙乌撒土司征战于此;拉开了云南纳入中原历史的序幕。清置宣威州可渡巡检司,衙门设于关上村北侧,税务设可渡关收取厘金,军事设可渡讯防。7年初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历史文化名村;年初云南省人民政府纳入云南省60个特色小镇、36个旅游小镇建设之列。

(三)文化旅游景区景点

杨柳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政府所在地可渡,是杨柳乡文化旅游资源的一扇窗口和缩影,这里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年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南方丝绸之路》在这里摄取了大量镜头;4年电视连续剧《商贾将军》又在这里开机拍摄。在历史上曾是宣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云南人民传承中原文化、推介边疆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曾是云南通往京城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是宣威火腿的原产地之一,千百年的历史演绎和积淀在这里留下璀璨的文物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构成了滇东北宏荒特征的再现。

1.历史文化景观

(1)可渡古驿道。可渡古驿道素有秦道、明关之称,位于可渡河南北两岸,至今还保留五公里长。全部用不规则的石板铺筑而成,多呈之字形,蜿蜒陡曲,依山而行。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古城,也是官差、商贾及邮差南来北往官马大道上的重要驿站。

(2)摩崖石刻山高水长水流云在:明朝状元杨升庵、宣威御史缪文龙、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

(3)可渡驿站。又叫文武圣宫庙,简称大庙,是古驿道上官商往来的歇足地方。古时为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毁于上世纪60年代。

(4)可渡南关门。建于明洪武初年,城门高6.6尺,进深1.8仗。年,南关门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后各级政府拨款20余万元进行修缮,修旧如旧。

(5)飞虹立宁鹤。飞虹立宁鹤是可渡八景之一,也是这里比较完美的一组摩崖石刻,笔画刚劲有力,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和观赏价值。

(6)接官亭。古驿道线上还矗立着接官亭。有诗赞曰:铁画银钩神鬼惊,矗天拔地力千均;箭横虎啸将军志,笔落兔奔臣相情;水环九曲飘日月,山高百丈定乾坤,金戈羽扇今安在,飞虹立宁鹤可渡春。

(7)可渡石桥。建于民国六年,即公元年,为三孔石桥横垮可渡河南北而成,是古驿道上的交通要道。

(8)旧城旅游片区。源于可渡关建成之前,可渡的关上为新城,故其为旧城。

(9)寺庙。杨柳风景区是省级文化风景名胜区,山清水秀、绿郁葱葱;峰奇峡异、千姿百态。

2.自然景观

(1)桃溪泛锦。宣威八景之一,这里有古渡清溪石桥边,泛锦鲜桃五月甜的美誉。

(2)翠屏积雪。宣威八景之一。

(3)三股水景点。有诗赞曰:悬崖挺峰刺青天,白云动情戏山巅,群山起舞来祝贺,化作蓝带绕群山。

现存的自然景观还有:诸葛大营、万年大佛等。

3.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杨柳乡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内容丰富,特色浓郁,主要以民歌(包括山歌、民间小调)、唢呐、竹编、刺绣及杨柳土特产等为重点。

二、工作情况

杨柳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打基础、立足实际抓产业、突出特色求突破、真心用情干工作”的要求,保护和开发并重,把文化旅游作为新的产业来培育。突出重点抓好5项工作:

(一)合理定位抓规划。杨柳境内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前景广阔,是宣威独特的文化宝地。杨柳未来的发展在文化旅游产业,我们规划定位为以山歌文化、古驿道文化、三国文化为主的文化名镇、旅游小镇。一是抓好杨柳乡发展总体规划。二是抓好集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三是根据宣威市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杨柳乡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四是编制完成可渡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1万元。

(二)理清思路定目标。我们规划10至15年成形,重点建设:一是“一核两心”:一核即中心生态核,指在集镇中心打造一个集文化广场、山歌广场、三国文化主题公园、观景平台、文物展馆、商业步行街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核心区;两心指建设一个集镇商贸中心和一个旅游接待中心。二是“两线一带”:以古驿道为主线,连接南关门至苦竹盘根等6处文化遗址的观光线路,以可渡河北面山为主线,连接桃溪泛锦至观音堂等7处遗址遗迹的观光线路;一带指两线中间的可渡河沿岸,以带状形式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园,种植葡萄、蔬菜、马铃薯。三是“三片区”:指北部村落旧城段驿道沿线的民居和南部村落荷花、阚家弯子段驿道沿线的民居,对其统一设计、统一包装,恢复古朴风格,保持传统的肌理和尺度,支持鼓励群众开发农家乐,发展庭院经济。四是办好“一个节会”:通过市场化运作,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宣威(杨柳)山歌展演暨云南省可渡山歌节”。

(三)立足建设打基础。以古驿道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委、政府逐年扶持为契机,分批次建设一批旅游景点。一是改善交通。二是夯实集镇。三是打造景点。投资余万元建设“桃溪泛锦”、古炮台、接官亭、苦竹盘根等景点。

(四)注重保护抓管理。一是严格控制规划红线范围,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民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三是积极申报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今年10月,可渡关上村已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可渡旧城村完成省级申报,正在申请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

(五)突出文化造氛围。重点办好山歌节,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办法,通过招商引资,走市场化道路,每年举办中国宣威(杨柳)山歌展演暨云南省可渡山歌节,聚人气、提名气,将杨柳可渡的过去、现在所孕育出来的文化精华进行策划包装,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xw/5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