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的宣威简史,花10分钟读完它

没有来过宣威的人,认识宣威大都源于两处,一是驰名中外的“宣威火腿”,中国三大名腿之一;二是曾经的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现镇雄第一),年撤县设市,在煤矿的引领下宣威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国西部百强县。去年世界第一高桥的建成,让宣威一度成为云南第一网红。

其实,宣威有的远不止这些。宣威历史悠久,素有“入滇锁钥”之称。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宣威”的读者们编制了一目了然的宣威简明历史,让各位10分钟读懂宣威历史。

约年前

新石器时期。格宜尖石器时期遗址,经省、曲靖市、宣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定,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

元前12-3世纪

青铜器时代。在遥远的古代宣威东河海子是一个天然的高原湖泊,周边大片湿地,水草丰满,适合农耕、放牧和渔猎,古代先民依山傍水,结寨而居。

约年前

秦朝时期。秦以前属古夜郎辖地。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又称滇僰古道,僰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为连接川滇汉人与古僰人修建的。

公元前年

西汉时期。西汉武帝建元六年,设郁邬县(今宣威),成为西汉在云南最早设县的地方之一。

公元年

东汉时期。并郁邬县入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

公元年

三国蜀汉时期。蜀汉时复置郁邬县,改属建宁都(今曲靖)。

月公元年

唐朝时期。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其地域舍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属石城郡。

公元年

元朝时期。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宣威河东营)。

公元年

明朝时期。明洪武十五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宫合治。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

公元年

明清更迭。明天启二年,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翌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土知州仍居河东营。清顺治十六年(),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

公元年

清朝时期。清雍正四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商。五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宣威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

公元年

民国时期。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宣威县,隶曲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公元年

新中国成立后。年3月9日,宣威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公元年

年6月3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改宣威县为榕峰县,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宣威县。

公元年

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县级市)。

公元年止

宣威市辖区有28个乡(镇、街道)即宛水街道、西宁街道、双龙街道、虹桥街道、来宾街道、板桥街道、凤凰街道、丰华街道、倘塘镇、田坝镇、羊场镇、格宜镇、龙场镇、海岱镇、落水镇、务德镇、龙潭镇、宝山镇、东山镇、热水镇、得禄乡、普立乡、西泽乡、杨柳乡、双河乡、乐丰乡、文兴乡、阿都乡。

“宣威”的由来

“古国疆土在,边关狭隘多。宣威蛮夷地,万里除沉疴。”传说这是朱元璋当年设立宣威关时写的,意思是宣扬朝廷之威,树立朝廷之德,立威镇凶恶,树德服民众。然而,朱元璋最终没有让宣威关威名远扬,几百年后的雍正皇帝才使“宣威”二字遍布官史文牍,宣威得以成名。(引于《话说宣威》)

·END·

▎整理编辑/徐兴敏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该消息来源于







































兰州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xw/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