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照壁上这四个字竟然是集鲁迅先生的字组

在潮汕传统民居中,祠堂、府第、寺庙等大型建筑物都会在大门正对面设立一堵高屏画墙,这种建筑物被称为照壁。

上图这块照壁则树立在一个叫做“沟南村”的村口,这块照壁本身非常普通,但是上面这几个字却了不得,它们可是鲁迅先生的字!

更为有趣的是,这四个字并非鲁迅先生题字,而是集鲁迅的字组合而成的。

“沟南村”位于汕头市北郊的月浦街道沟南村,在金平区东北角与潮州接壤地带。这样一个潮汕村庄,为什么要用鲁迅先生的字呢?

这就要谈起一个人,鲁迅先生的终身伴侣——许广平,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她其实是沟南许氏后人。

年,许广平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就读国文系。

年,许广平二年级时读到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略》,便对鲁迅心生倾慕之情。

年3月11日,女师大发生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作为学生自治会总干事的许广平正是学潮中的骨干。为了解除时代的苦闷,探讨中国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从此他们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在事业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上相互关怀。

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歌颂鲁迅“以热烈的爱、伟大的工作给人类以光和力”,使“将来的世界璀灿而辉煌”,并表示她将不畏惧“人世间的冷漠,压迫”,不畏惧旧社会卫道者的猛烈袭击,与鲁迅携手同行,“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年10月20日,许广平与鲁迅两人相恋。

年10月30日,鲁迅和许广平终于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

想看民国男神的情书吗?下面这首情诗就是鲁迅为许广平写的。

我寄你的信,

总要送往邮局,

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

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猝不及防地吃到一把狗粮,简直甜到掉牙啦!

下面,我们重新说回这个许氏家族,这个“沟南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沟南许地地处汕潮揭三市交汇、华南五岭入海处。沟南古名紫菔陇,桑浦山倚其北、韩江支流过其南,自然景色迷人,人文底蘊丰厚,因全村皆姓许,故名。

据传许氏家族为炎帝元后裔,原姓姜,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公于许国(今河南许昌),子孙以国为氏。先祖由中原许国迁徙,至汉代,分南、北两支。

唐高宗总章年间,福建和广东之间的地方发生不服从中央命令的“蛮獠啸乱”。唐高宗即派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多名官兵,又任命许天正为副将率将士名组成一支浩浩荡荡队伍前去征讨。许天正因征讨有功,封为泉、漳团练使,并赠殿前太尉,袭宣威将军。按皇上旨意,陈政、陈元光及许天正与前往参加平乱的将士全部落户于漳州、泉州及潮州一带。

许天正初驻南诏(即今福建诏安),后又居泉州。许天正的后裔现遍布福建、广东各地、他们都奉许天正为开基祖。许天正第十一代裔孙许烈,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从诏安迁居潮州,建屋于韩山旁。许烈便是许氏在潮州的开基祖宗。许烈也是“潮州八贤”许申的父亲。后其孙许珏又为北宋英宗德安郡主驸马,许烈的第十世裔孙许兆基生有四个儿子。许兆基去世后,他的第四子许弘烈便迁出潮州城到揭阳县沟南村居住。沟南村后曾属澄海县,现属汕头市。

自第十世许兆基及其四子许弘烈自潮州来此开基,繁衍七百载;传至十五世,脉分数支,一支留居本土,后又迁至庵埠马陇,清代乾隆年间,一支外迁广州高第街,成为广州的名门望族。

许广平便是来自广州的这一支。清代乾隆年间,许永名走出沟南,到广州高第街创业,使高第街“许地”名声大振。广州有句民谚说:“卖麻街金,高第街许。”可见许氏家族在广州的影响。有了经济基础后,子弟们开始走上仕途之路。因名人辈出,广州高第街的许氏族人被称为“近代广州第一家族”。

许广平的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曾经做过浙江巡抚,是官居二品的封疆大吏,获赐可在宫中骑马,因此许家称得起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族。堂兄许崇智(许应鲲之孙,父许炳衡)是黄埔军校创立人,粤军总司令;另一位堂兄许崇清(和许广平同祖父,其父许炳暐,许崇灏二哥)则为广州前教育局长;许崇济(和许广平同祖父,许崇灏三哥)为粤军第四师师长;许崇灏曾任孙中山行营参谋、建国粤军参谋长、国民政府考试原秘书长,与堂兄许崇智并称为“辛亥双雄”;堂弟许卓(又名许崇耆,许应镕之孙,父许炳蔚)则是红军烈士。

PS:许广平还是香港演员许绍雄的姑婆。

许绍雄就是大家熟悉的“欢喜哥”,TVB的金牌绿叶。

许绍雄毕业于TVB第一届艺员培训班,据说是香港第一个买奔驰的艺人,所以有个绰号叫『Benz雄』。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沟南许氏家族出现不少著名人物,除了上文提到的许应骙等人,还有浙江巡抚许应鑅;勤政为民、秉公执法的廉政楷模许应锵;现代科研双星朱光亚、许慧君夫妇等等。

沟南许地历史上共出了20名举人、3名进士、1名翰林,以及1人获颁圣旨,还有29人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辉煌的家族史,不仅在潮汕地区,即使放眼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广州高第街许氏凡中举致仕者,均回故里沟南树旗杆旌表、建尚书里。逢年回村祭祖。全村旗杆墩18座,仅大宗祠两侧夹墙中就有12座,中进士、举人者皆旌表其中。清嘉庆至光绪年间,该村子孙有进士、举人共20多人。祠内原匾额40余块,现残存的有雍正十一年“进士”和嘉庆十四年“文魁”的匾额,还有慈禧赏赐的“全福榜”,以及受清嘉庆元年仁宗赐圣旨表彰的河源县训导许梦榜,圣旨用汉、满文书写,现完好保存在村里。

十多年前,有一部名为《千秋家国梦》的电视剧,许氏家族有几个重要人物出现在剧中。这其中,这其中,许拜庭是广州许地许氏始祖,许崇智、许卓、许广平是他的几代子孙。剧集讲述了许拜庭少年艰辛,青年事业一帆风顺,爱情却一波三折的故事。

如今,这个家族的后代仍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村中的登科第、大夫第、儒林第、三希堂依然安详地屹立,时代更迭,世事变迁,诗礼之家的儒雅气息却早已渗入“沟南许地”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来源:潮汕生活)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xw/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