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宣威人都去哪儿了

每次我汽车、火车、飞机、旅馆、出租车上辗转,最后等着姐姐或者父亲一起,回到老家和母亲欢度春节时候,看着一浪浪的人像蚂蚁一样搬着大箱小包一股脑密密麻麻突然的就出现在这个灰色的故乡时候,像那个飘落在外的叶子突然被风卷在根脚,我总在想,宣威人都哪去了?回想,从上大学开始,宣威已经渐行渐远,每次走了就不想回,回了就不想走,十一年依然如此,每每想到这灰色的天空、破旧不堪的路、慢得像蜗牛的车、停滞不前甚至感觉在退步的工业、一马路站着去的街痞子、又脏又乱的街道、有时候虽然在外人面前夸耀着这个地方,但在心里骂依然把宣威贬低的一无是处。儿时的玩伴也异乡漂泊,聚少离多,很多一起长大的人已然十多年不见了,故土很多时候觉得也是异乡。宣威人哪去了?他们散落在外面,星星点点,如同沙子一般,昆明、曲靖无疑是宣威人主要去的地方,这也就不用累述,地缘决定了这一切;然后就是云南的各地市。宣威每年出了那么多学生,毕竟宣威除了老师,吸收本科水平的企业基本上是没有的,像高中同学时候回到宣威的无非就几个去当老师,但老师的编制也不算多;有点门路的进入电厂、行政事业单位估计也可以忽略不计,这样计算的话其实回到家乡的人估计不到10%,如果从恢复高考算起的话,平均应该不会超过8%甚至会不到5%,这会是多少个人?宣威糟糕的街痞文化,每年初高中流失的学生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而很多这些人脑子其实是很好用的,可惜,教育的唯分数论糟蹋了一大批的可造之材,现在很多年纪30岁以下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最后也走上了务工之路,或者有的人也创了业。宣威的人口万左右应该是有的,但真的算起来的话,其实宣威以外应该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的黑户。宣威之外是否还有一个“小宣威”,这些人走出宣威,可能几十年不曾回到过宣威了,可无法改变的是他们都曾经是一个宣威人,可惜,这些资源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宣威作为一个资源性城市,可惜,甚至连会泽这个自己一直的小老弟有长远的谋划,至少会泽的四矿已经从外面倒腾矿石很多年了,宣威——挖完了煤,还有什么?这几年连连的大旱,一个农业大县如何保障民生?一个教育“奇迹”的县市,现在很多村小师资不行,也依然找不到什么学生,小学生就得带盒饭上学跑几里路?这个烂摊子怎么拾掇,最后还是离不开人,离不开宣威人,可惜,你放眼看宣威,都是留守的老人,如何让那些年富力强的人真的在家乡干事创业,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比较大得务工经济,甚至吸引外面的人进来投资兴业务工,而不是搞传销。任何城市,无工不富,有了工业,又怎么藏富于民,让自己的百姓对故乡真正的自豪,希望宣威,能有时候给自己看下病了,下点药下点猛药了,召回点年轻的细胞,不要让这个城市最后垂垂老矣,却形只影单,自顾自怜,就真的悲剧了!编辑/三毛特别申明:公号转载请注明出处THE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zx/10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