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神经末梢工程夯实基层堡垒人民资

本报讯宣威市全面实施“神经末梢”工程,深入推进“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工作,着力加强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建设,实现支部引领、党员先行、阵地聚力,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筑牢“桥头堡”,支部建设强引领。宣威市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组织、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基层治理,落实“三务”全领域、全过程、全透明公开制度,全面抓实“三联三争促三化”工作。对村(居)民小组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摸排,理顺党支部隶属关系,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规范党支部建设,配强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实现“支部到组,不留空白”“组织分设,党员分类”“集中设置,统一管理”,个村(居)小组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练好“排头兵”,“三先”模式激活力。宣威市在村(居)民小组推行党员“三先”模式,即村级事务由党员先知、党员先议、党员先行,切实把“三先”模式落地见效作为激发基层党员队伍活力的有效载体,让党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在爱国卫生运动等重点工作中为群众作表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了以丰华街道新南社区新工地第一党支部、宛水街道柳林社区第一居民小组党支部为代表的一批示范党支部,强化了村(居)民小组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

——聚焦“主阵地”,管用并举促连心。宣威市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均按“六有”标准建设,既让党支部有活动阵地,又让群众有文娱活动场地。29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对所辖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实行登记备案管理,集中办理产权证书,避免集体资产流失。村(居)民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简洁、管用的管理使用制度,让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变成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和“主阵地”。徐兴映

本文来源:曲靖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weizx.com/xwsly/12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