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1宣威:黄牛受惊集市狂奔警民联手将其制服
10月27日上午,宣威市文兴乡上演了惊险一幕:一头受惊的黄牛在集市上横冲直撞、狂奔不止,严重威胁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幸好,接到报警的宣威市公安局文兴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与热心群众合力将其制服。
“不好啦!大街上有一头受惊的黄牛一路狂奔不止,横冲直撞的,非常危险!”10月27日上午10时许,文兴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即组织警力赶到现场处置。“因黄牛奔跑地段处于集镇中心区域,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情势十分紧急。”据处警民警介绍,为了不让过往车辆和行人受到伤害,民警一边疏散围观群众,一边寻找有利地形伺机对黄牛进行控制。最后,在民警和热心群众的帮助下,黄牛被赶到一处低凹的树林里。黄牛躲在树丛中,与民警对峙将近半小时。见黄牛警惕有所松懈,两名热心群众拿着麻绳从它两边的小道悄悄走过去,想套住牛身,民警则在前面吸引黄牛的注意力。当热心群众刚把麻绳套在黄牛身上时,黄牛又突然发狂,挣脱了麻绳,朝着群众冲过去。“牛发狂时力气太大,仅靠两人之力,很难将其制服。”套牛失败后,众人合议,只能将其赶到空房或小巷等空间受限的地方才能制服。黄牛冲出了树林,民警和热心群众只好不紧不慢地追赶。“快让,快让,前面的快让开。”民警气喘吁吁地跟在牛后面,不停地喊着,偶尔绕小道继续“盯梢”。但黄牛的奔跑路线,民警已经为其设计好——无人但易于控制的地方。黄牛从集镇跑到乡政府后面一处毛坯房旁,途中既没伤人也没撞车,路程约3公里。此时,黄牛脚步放慢,已显露出疲态,民警和热心群众将黄牛赶到了毛坯房中,热心群众将麻绳绕了个套,悄悄来到牛身后,利用毛坯房的窗户作掩护,民警悄悄在窗户后等待时机。趁黄牛抬头的间隙,热心群众将麻绳套在黄牛脖子上,用力猛拽麻绳,民警一拥而上,奋力将牛头按住,牛挣扎了一会儿后力竭而服。12时许,黄牛被成功制服。经了解,黄牛是文兴乡着期村王某家的,当天7时许,王某将黄牛牵到河边放,自己和老伴到地里割猪草。12时许发现牛不见了,王某同家人在河边寻找无果后到文兴派出所报案,没想到黄牛已经被民警找到栓在派出所院子里。
“感谢派出所民警和大家的帮忙,不仅帮我找到了黄牛还防止它闯祸,如果伤着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听完民警讲述“斗牛”经过后,王某吓出了一身冷汗并对民警和热心群众表示由衷的感谢。
2宣威宛水警民携手救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骨顶鸡
10月26日,宣威市公安局民警和辖区居民携手救助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骨顶鸡。
当天12时许,宣威市公安局宛水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王某求助称,在野外捡到一只不知名的受伤水鸟,现在不知如何处理,希望民警帮助解决。接到救助后,宛水派出所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发现“水鸟”全身呈羽黑色,有白色的喙和额甲。经体表检查,“水鸟”外表并无明显伤痕,只是体质虚弱,行动缓慢。随后,处警民警联系森林警察大队确认,救助的“水鸟”属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学名白骨顶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名录。目前,被救助的白骨顶鸡已移交宣威市野生动物救助站康复治疗。3宣威市积极筹措易地搬迁资金助推脱贫攻坚“挪穷窝”、“换穷业”、“拨贫根”是贫困群众脱贫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改善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条件,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让贫困群众收入有支撑、发展有条件、就医就学有便利。宣威市对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深山石山、边远高寒、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易地扶贫搬迁。
截止年9月,宣威市共承接和筹集易地搬迁资金,.7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1,.4万元,省级,.8万元,本级65,.55万元,整合中烟资金万元,有效推进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顺利实施,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安全、有序、有效运行。十三五以来,宣威市共建设完成搬迁入住集中安置点个。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全部到户,安置区已完成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全覆盖,垃圾运转处理和排污设施配备齐全,搬迁安置后,搬迁群众住房、安全饮水得到保障,就医就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便利程度明显提高。
搬迁入住后,宣威市大力发展后续扶贫产业,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全市在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数量个,带动就业人,周边带贫企业个,带动就业人。有劳动力人口户人,享受低保政策人,特困供养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户,以非农产业生产为主户(其中:以乡村旅游业为主5户,自主创业户,公益岗位就业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为能如期完成扶贫脱困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文/图吕阳波
4宣威海岱镇箐头村:稻熟鱼肥实现双丰收从年以来,宣威市海岱镇箐头村依托当地良好的水资源和地理条件,建立30亩“稻田养鱼”试验基地,既种稻又养鱼,眼下,稻田里已经是稻熟鱼肥。
进入秋季以后,在海岱镇箐头村的稻田里,水稻已经成熟收割了,而稻田里的鱼则被“圈养”到了一小片的水田里。宣威市敏梅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河汝正带着员工们捉鱼。黄河汝告诉记者:“总觉得以前那种种植方式,又苦收入又低,田基本没有人种。我想着我们这里水源又好、政策也好,我就想改变种田这种方式,搞稻田养鱼。”从年开始,在海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黄河汝流转了箐头村的30亩水田,每年种植云粳37号、39号水稻,在田里投进1吨多鱼苗。三年来,这种绿色生态种养殖模式使田里的稻谷和鱼都获得了好收成。
“放鱼在稻田里就不存在放化肥,只是撒点有机肥这些,又不能撒农药。稻谷虽然产量低,但与常规种植相比,品质提高了。鱼放在田里,吃水里的微生物、杂草,鱼肉的品质也提高了很多。”黄河汝说起现在的种植方式,很是自豪。
今年,30亩稻田收了8吨稻谷,2吨多鱼也被卖的差不多了。稻谷收上来以后,黄河汝就在自家加工打包,通过电商方式以每公斤14元的价格推向市场,稻田鱼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销售,目前,大米和鱼都已经销售的差不多了。
文/图徐章喜黄照锋
来源:曲靖日报社掌上曲靖扫描下方